最近中國社科院發布研究報告,稱我國正走向勞動力短缺,并指出2009年將成為從過剩向不足轉變的拐點。似乎與此結論相印證,珠三角、閩東南的“用工荒”繼續蔓延。勞動力過剩還是短缺,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國情。我國勞動力是不是真的要不夠用了? “勞動力還是‘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游鈞這樣認為。他介紹說,從長期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當前和未來20年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維持在65%以上的較高水平。從“十一五”這5年看,城鄉新成長勞動力年均達2000萬人,把離退休等退出勞動力市場情況考慮進來,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萬人,加上需要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和其他人員,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達2400萬人。而在需求方面,按經濟增長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至900萬個就業崗位,加上補充自然減員,可安排就業1200萬人左右,年度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萬人左右。“特別是農村富余勞動力還有1.2億以上。所以我們判斷,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勞動力不會不夠用,還是供大于求。” 至于人們擔心的“農民工不愿進城務工”一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顯示,從規模上講,農民工轉移就業的數量仍在增長,年均保持5%以上的增長速度。農民工城鎮就業也不存在明顯的流失。2006年的調研顯示,農民工在外就業時間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了,平均每年9.4個月。 目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勞動力總量不會不夠用,只是部分地區、部分行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今后要下大力氣的仍然是擴大就業,增加崗位供給,與此同時通過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產業有序轉移緩解結構性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