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創新”已成為一個使用頻率極高的詞匯。中央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創新型城市”,而企業也在努力打造“創新型企業”。創新已成為新時代組織和地區發展的主旋律。在當今社會發展瞬息萬變的態勢下,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因此唯有創新,才能不斷適應消費者日益發展的需求,做到以變應變,把企業做大做強。
一、只有學習才能發展
創建學習型組織,是當今各類組織努力追求的一種企業組織形態。而對于企業來說,創建學習型企業顯得尤為重要。為什么眾多企業都會把創建學習型企業作為自己的一個追求方向?其原因有三:
1、對組織設計的反思。傳統的企業結構,都是呈金字塔型,金字塔形的組織結構有一個最根本的特點,那就是越往上職位數越少。而反觀現在的企業員工,絕大多數都非常聰明,受過良好教育,充滿青春活力,進企業工作后,非常渴望做出成績,獲得承認。但是由于金字塔型組織結構的限制,使得這些員工在企業里工作一段年限以后,通常只有少數人能夠晉升,大多數人都在原地徘徊,因此很多員工都失掉了開始時候所具有的上進心、興奮感和使命感,對工作便只投入少許精力,心思幾乎完全不在工作上,因為他們看不到發展前途,對前景深感迷茫。
2、員工希望在企業和工作中獲得新知識和技能。傳統的管理學觀點認為,員工到企業工作是一種付出,付出自己的腦力和體力,通過所獲得報酬來取得回報。而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員工如果在企業工作中只是付出,不及時補充新的知識和技能,那么若干年后,就會明顯落后于時代,最終被淘汰。這成為許多員工的擔憂。因此現代管理學觀點認為,企業要創造一切機會和可能,使員工在工作中不僅僅是付出,更能通過工作不斷學到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價值,以便他們在今后的社會發展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3、提升企業能力。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對于企業尤其如此。中國加入WTO以后,外資開始大量進入,壟斷局面不斷被打破,新一輪競爭格局正在形成。因此一個企業如果不及時加強學習,不斷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那就會在競爭中喪失自己的價值,最終被淘汰出局。因此,無論企業或是個人,都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改變自我,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鞏固自己的優勢地位。
二、帶來行為變化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
雖然很多企業都在宣稱要創建學習型企業,但從目前的實踐狀況來看,其效果卻并不理想。其原因主要在于:很多企業并未真正理解學習的含義,一些企業給員工發幾本書,或是組織幾次培訓,就號稱是創建學習型企業;也有一些企業,組織管理人員去優秀企業參觀幾次,談談體會,也號稱是創建學習型企業。雖然這些行為并不錯,但是卻并沒有做到真正的學習。讀書是學習,但學習不僅僅是讀書。參觀考察也是學習,但學習更不僅止于參觀考察。無論對個人或對組織,學習的關鍵是要用學到的知識改變自己,通過學習使行為產生變化,這才是真正的學習。我們知道,經典的學習理論,來自于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巴甫洛夫通過實驗結果,證明通過學習會使行為產生改變。
因此規范意義上的學習應該包含以下含義:
1、學習包含著變化;
2、這種變化應該是相對持久的;
3、只有個人或組織的行為出現了變化,學習的過程才算完成;
4、學習的過程中包含某種類型的經驗,既有直接的經驗,也有間接的經驗;
5、通過學習,用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使組織和個人獲得提升,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對于企業而言,向誰學習呢? 對于企業而言,學習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向市場學習。當前市場形勢瞬息萬變,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互相影響,互相牽制,企業如果不善于從市場變化中捕捉新的信息,尋找新的商機,那就會逐漸被市場所淘汰,最后在市場競爭中落敗。如三槍集團近日推出適合白領人士的商務內衣便是一例。
2、向消費者學習。我們經常說,消費者是上帝,這話雖然不一定很準確,但從學習的角度來說,企業確實應該把消費者視為上帝。因為企業的產品最終要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消費者的需求如何,有什么變化趨勢,他們在進行消費時的心理活動如何,這些都是企業應該經常了解和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搭準消費者的脈搏,最終使他們心甘情愿的掏錢購買。例如數年以前海爾公司推出“小小神童”洗衣機,就是在充分聽取消費者意見的基礎上,開發出的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在當時競爭激烈的家電市場中,創造出了銷售奇跡。
3、向競爭對手學習。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競爭對手,相互競爭的企業為了贏得優勢,都在想盡辦法,使出渾身解數來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因此每一個企業,必須充分了解競爭對手的信息,高度關注競爭對手所推出的新產品和新的經營手段,認真研究其中有哪些值得借鑒,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經營行為,來靈活加以應對,使自己的企業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如國際著名企業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肯德基與麥當勞等競爭對手,無不時刻關注對方的一舉一動,從而來改進自己的經營策略,在競爭中提升自己。
三、創新是企業永恒的主題
企業必須不斷學習,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行為,而創新則是題中應有之義。企業通過學習,獲得大量新知識和新信息,從中獲得更多的經驗,產生了更多新的認知,這種經驗和認知一定要用到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中去,才能產生切實的經濟效益。這就要下決心改變自己的行為,在自己的組織結構、經營手段、產品開發、企業文化等各方面有所創新,這樣才能以變應變,不斷推陳出新,取得新的優勢。在企業創新的問題上,首要的是解決觀念的問題。只有解決觀念的問題,才能在具體的手段上實現創新。
1、努力實現自我超越。要實現自我超越,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企業工作是一種簡單的過程還是一種創造?當今社會,企業如果不努力創新,不斷有新的創造,就沒有生命力。因此每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和基層員工,都要具有很強的憂患意識,“視今天為落后”,不僅要兢兢業業地完成本職工作,而且要經常從事創新性的思考,在自己所從事的本職工作范圍內,從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角度出發來實施創新,從一點一滴做起。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人的潛力是無限的,組織發展的潛力同樣是無限的,要有“零基思維”的心態,不能被今天的具體條件所限定,而是努力通過學習來創造自我,擴展和創造個人和組織的未來能量。
2、努力改變心智模式。企業和人一樣,由于歷史的關系和認識的限制,往往都會有思維定勢,或稱之為心智模式,而且大多數企業都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看問題的方式是最高明的。豈不知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論個人還是企業的心智模式往往都存在缺陷。因此,要實現創新,就必須首先改善企業組織的心智模式,改變原來認識問題的思維定勢,轉換視角,轉變認識。首先,每一個企業都要省視自己原有的心智模式,原來認為不可行的事情是否真的不可行?原來認為已經做得很好的事情是否真正做好,是否還可做得更好?然后要思考別人的意見有沒有道理,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變,可以做得更好。只有這樣,才能跳出原來的框架,實現有效創新。 3、進行系統思考和創新實踐
現代社會是一個系統,屬于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企業也要具有一種系統的思考,凡事都要有系統的觀點,系統的、動態的、本質地思考問題。不僅要從本企業角度出發,而且提倡換位思考、系統思考、全局性思考。例如企業不僅要思考本企業可以做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思考市場需要什么,消費者需要什么,社會發展需要什么,以此來確定自身的發展戰略和整體定位,這樣才能使企業有創新性的行為。在當今的企業經營管理中,創新已成為永恒的主題。而創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企業只有努力學習,改變觀念,積極實踐,樹立新一輪世界經濟競爭格局中爭取贏得優勢,乘風破浪,用往直前。(蘇 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