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第二屆全國金融系統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班組”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造幣廠一車間滾字班組 上海造幣廠一車間滾字班組,主要擔負著人民幣壹圓幣坯餅邊緣滾字以及壓印前的清洗工作。班組共有組員31人,平均年齡37歲,其中黨員2人,35歲以下青年職工17人,占全組總人數的55%。文化程度:大專學歷以上9人,中專學歷2人,技校(高中)學歷13人,初中學歷7人。 滾字組是伴隨著人民幣防偽技術的研發使用,壹圓硬幣新工藝投入大批量生產之后成立起來的“年輕”班組。自1999年班組成立至今,在“忠誠印制,追求第一”的行業理念指導下,他們始終以“明晰責任細節,嚴格責任行為”為班組管理目標,敬業奉獻,努力拼搏。特別是在貫徹印制行業2003年“管理創新年”、2004年“優化提升年”、2005年“科學發展年”活動的幾年中,班組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他們用“肩負著企業的重擔,燃燒著火熱的激情”來激勵每一個組員的責任心和積極性,為創建一流班組而努力奮斗,初步實現了班組文化管理與班組制度管理的整合。唱響了一曲符合“國企特色、行業特征、上幣特點”的班組建設凱歌。 一、 以勞動競賽為突破口,開展爭先活動 滾字組組建初期,是一個由征地農民工、技校畢業生合二為一的生產班組。生產場地相對簡陋,噪音較高,勞動強度較大。隨著生產量逐年增高,職工間收入的差距卻不大,技校生學技術的積極性不高,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2001年,廠勞動競賽委員會對滾字工種進行了技術比武,比賽結果使人大跌眼鏡,征地農民工實際操作技能成績普遍高于技校生。班長黃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苦苦思索著改變班組現狀的辦法。在廠領導及有關部門領導的關心、啟發下,黃班長欲借勞動競賽這股東風,以提高技能為突破口,來提高班組的整體技能水平。他們通過實行輪崗操作,拉開分配差距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經過幾個月的實踐初見成效,技校生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進入2002年以后,班組把勞動競賽納入了主要日程之中,通過一季度開展質量競賽,二季度開展產量競賽,三季度開展安全競賽,四季度開展以“質量、產量、安全、設備保養”為內容的綜合性勞動競賽來激勵組員,讓大家始終覺得有一股催人向前的力量在推著人前進。在質量競賽中,優勝機組月成品率曾達到了99.97%,創出了新紀錄。在產量競賽中最高月產量突破了歷史最高點。在安全競賽中,班組核心成員每天、每周突擊抽查,對組員進行考核,每月都評選出崗位擂臺優勝者。全體組員的奮發努力,營造起了班組內部積極向上,努力爭先的氛圍。 班組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如:開展的以“調換中心盤、調換月牙鐵模塊、提高實際生產操作能力”為內容的技能比武,對前三名優勝者授予“首席操作員”的稱號。此外;班組還與總廠質檢組共同舉辦了多期別開生面的“崗位技能知識問答”競賽,通過互動的形式,使雙方組員對崗位技能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班組的不斷進步,得到了廠部、車間領導以及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贊揚,連續兩年榮獲了廠先進班組的榮譽稱號。 二、以量化考核為立足,爭創紅旗班組 2003年班組決心向紅旗班組榮譽發起沖刺。在廠企管處的指導下,滾字組制定了《班組量化管理細則》,對組員工作標準、行為規范、現場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建立了崗位的量化考核指標,實行檢查和考核。班組從茶杯的統一擺放等小事入手,抓班風、嚴紀律、規范操作、培養習慣,并堅持每天召開班前會,在安排一天工作的同時,進行一分鐘的安全警示。班組堅持每周末進行工作小結,通過組織學習制度等管理手段來強化班組生產管理,并把“日巡查、周專檢、月考核”作為一項管理制度,嚴格考核,與班組獎金分配掛鉤。班組的不斷進步,充分激發了組員的潛能,全組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出色地完成了車間下達的各項生產任務,并獲得了廠班組建設的最高榮譽稱號棗紅旗班組。 2004年,班組又把原先的定性指標融入在量化考核中,使量化考核指標更為合理齊全。例如開展的“榮譽星”活動,既包含了產、質量考核的硬性指標,又涵蓋了諸如報名獻血、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心得、參加一次公益勞動等涉及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從多方面對組員進行考核,他們所特有的管理方式,得到了車間及廠部的一致肯定,在坯餅基地32個班組中列為排頭兵。 2005年,班組再接再厲,開辟了班組文化墻,通過格言警語營造班組積極向上的氛圍,為2006年企業開展“學習型班組”創建活動,夯實了基礎,再一次走在了全廠七十多個生產班組的前列。 三、以技術創新為著力點,提高產品質量 坯餅邊緣滾字采用的是新工藝、新設備,在實際運轉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類問題,QC項目攻關也就成了滾字班組日常管理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2003年度,班組完成了二個QC項目。《減少滾字粘鎳廢品》課題的完成使成品率從99.85%提高到99.90%以上。《降低清洗遣返率》的課題使清洗遣返率從18.2/千降低到5/千以內。 滾字離心轉盤上的輸餅跑道由于長期受坯餅沖擊,位置容易發生偏移,這既減緩了滾字速度,又影響了產品質量。班組成員開動腦筋,尋找對策,最終僅憑一顆小螺絲就解決了問題。滾字機臺由原先每天每臺生產4箱400kg產品,提高到每天每臺生產20箱400kg產品,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小紅旗抖一抖,就知粘鎳產品有沒有”。這是2004年,班組開展的“紅旗示警裝置”攻關項目。粘鎳產品在滾字廢品分類中,屬于嚴重類廢品,若流入下一工序,將給產品質量及設備帶來嚴重的影響。經過多次調研、分析、實踐,他們在輔板上綁上了一面小紅旗,只要輸餅盤上出現粘鎳情況,與輸餅盤接觸的輔板就會抖動,從而使小紅旗也隨之劇烈抖動,操作人員只要一看小紅旗抖動的幅度,就可以判斷是否有粘鎳產品出現,從而能盡快作出反應,防止廢品流入下道工序。 2005年,針對清洗遣返率高的現象,班組集思廣益;尋找最佳解決方案。通過QC活動將清洗工序原有的螺旋型干燥方法改成直線型干燥方法;同時走訪上工序,建議在精整工序中加裝噴淋,改進拋光劑濃度以降低粘鎳率,提高產品質量。 四、以“四換”管理為手段,提升綜合素質 獲得“紅旗班組”稱號后,班組又在執行力上做文章,提出了“四換”工作法。即: 換位——實施“班組長輪換”制,通過換位思考,達到互相理解。 換心——與組員開展談心,召開好民主生活會,提升班組凝聚力。 換崗——通過班組內不同工序間的輪換培訓,培養組員的“一專多能”。 換能——組織技術比武和交流、開展QC活動,實現組員技能的共同提高。 通過“換位、換心”,提高班組的領導力和凝聚力;通過“換崗、換能”,提升班組成員的綜合技能素質。“四換嚴工作法的實施,給班組帶來了新的起色。 在年產量翻倍增長的過程中,班組成員積極性越來越高,團隊戰斗力越來越強。 五、以“六個一”競賽為新課題,打造班組特色 2005年,班組結合企業“科學發展年”的要求,以企劃處開展的“精品”競賽活動和降低資源消耗活動為要求,提出以“減少廢次、降低能耗”為課題,開展了“六個一”競賽活動: 1.爭創一次產量新高:月最高產量與往年同期相比,提高了近三分之一。 2.提一條合理化建議:收到合理化建議十余條,有些建議已被采納并付諸實施。其中,倪樹青同志自創了“降低離心盤轉速,減少‘三線’粘鎳率,提高成品率”的工作方法;單玉風同志自創了“‘一線’產品標準看、‘二線’產品間斷看、‘三線’產品不停看”的工作方法。 3.組織一次技能比武:組員更換中心盤的速度提升了3分鐘,更換模板的速度提升了30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進行一次設備完好率評比:設備完好率達到了100%。 5.消除一種質量缺陷隱患:引導組員“勤奮的干+聰明的干”,并將質量缺陷隱患及解決辦法整理成冊,上墻公布,達到資源共享、提高生產效率的雙重效果。 6.開展一次公益活動:一是組員積極參加義務獻血,獻血比例達到22%;二是積極向東南亞海嘯災區捐款。通過活動增強班組凝聚力,提高組員責任心。 “注重和諧,倡導節約,建學習型班組”是滾字班組2006年的愿景。他們將把自己的小愿景溶入到企業“大目標”,為創建節約型、創新型企業,導入“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的理念,讓班組職工自身價值在企業發展中體現,在奉獻企業中閃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