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這樣一群人:每天奔波在各個企業、市場、工地和社區之間,經常忙得“一天兩頓飯,兩頓一塊吃”,有時還要聽冷言冷語看臉色,為的是說服企業主支持組建工會、激發職工參加工會的熱情。只要企業和職工有需求,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也無論是上班還是下班,準能隨叫隨到。硬是憑著這股“媽媽心、婆婆嘴、跑不斷的兩條腿”的韌勁,終于啃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會難的“硬骨頭”…… 他們就是被喻為工會組織“毛毛根”的工會組織員。 在河北省,共活躍著近1000名這樣的組織員。隨著他們的足跡遍及燕趙大地,工會組織正覆蓋了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溫暖著越來越多會員的心。 近年來,隨著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河北省工會組建工作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一方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量大面廣且職工流動性大,另一方面傳統倒金字塔型的工會組織結構難以適應縣級以下工會工作對象急遽增多的實際需要,工會組建難、職工入會難及職工權益維護難問題一度比較突出。 但統計顯示,自河北省2004年推行工會組織員制度以來,全省工會基層組織達到7.6萬家;工會會員總數從3年前的628萬人發展到今天的933萬,每年遞增100萬!“腳底板下建工會” “真心地感謝工會組織員,在她們的幫助下我們才入了會。”周清林一邊說,一邊從口袋里掏出工會會員卡,仔細地摩挲著———根據石家莊市總工會規定,工會會員憑此卡在指定地點購物、娛樂、就醫、閱覽以及參加技能培訓等可享受一定優惠或免費待遇。 周清林來自江蘇,現在河北省質監局檢測中心大樓項目工地做木工。這個項目雖然在今年5月才正式開工,但在工會組織員苗平的奔波下,很快成立了項目工會,周清林和他的60多位工友光榮地成為了工會會員。 在河北,隨著工會組織員制度的建立,像這樣“工地開在哪里、工會建到哪里”正逐漸成為常態。 “組織員制度是工會組織建設為適應新形勢而作出的主動選擇。”河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馬蘭翠介紹說,近年來河北省職工隊伍的結構和規模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傳統產業在崗職工逐漸減少,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職工、進城農民工大量增加。工會工作的對象、內容也由此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如何把職工隊伍中的新成員組織到工會中來的任務尤為艱巨。 2004年3月,石家莊市總工會通過層層選拔,率先聘請62位政治素質高、組織協調能力強、熱愛工會工作的組織員充實到各縣(市)區、產業工會開展工會組織建設工作。 組織員的主要職責是深入企事業單位組建工會、發展會員,加強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并依法維護職工權益。但是,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量大面廣、職工隊伍流動性大,特別是廣大農民工對工會普遍缺乏認識的情況下,組織員要履行好上述職責絕非易事。 李東升自詡是“全天候組織員”。這位從空軍轉業的石家莊市第二物資總公司工會原副主席,2004年剛辦了退休就應聘上市里首批組織員,被派到市財貿工會負責商業、餐飲業等服務行業的建會工作。 “原以為自己干工會有經驗,沒想到老革命遇到新問題。”服務業中連鎖企業多,不僅跨省市區、門店分散、職工流動性大,而且工作時間上往往與正常上班時間難同步,這無形中增大了組織員的工作量,從宣傳、動員到成立工會,少則跑十幾趟,多的甚至幾十趟。 “不論嚴冬酷暑、刮風下雨,只要與業主、職工約定了商談、見面就得去。”盡管其中的艱辛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完的,但讓李東升自豪的是,3年來他指導26家非公有制企業成立了工會,發展會員16000余人,收繳工會經費40余萬元。 李東升只是河北省近千名組織員“腳底板下建工會”的縮影。 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總工會主席臧勝業說,組織員挨家挨戶上門、與業主員工面對面、心貼心地做工會組建工作,是很原始的方法,但實踐證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這既體現了對光榮傳統的繼承,也是工會密切聯系群眾的必然選擇。 基于這樣的認識,河北省總工會及時總結了石家莊市總工會的經驗,出臺了《關于設區市總工會選派工會組織員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了工會組織員的選聘條件、職責任務、待遇以及管理制度,并于2004年當年就在全省推開。“服務黨建功不可沒” 當了多年的“口袋黨員”,旭冉商城商戶張同明終于亮明了自己的黨員身份。“去年,商城成立了黨支部。特別是工會協助黨組織在市場張貼‘致流動黨員的公開信’、發放‘詢問調查函’、挨個找黨員談心,還優先幫助黨員解決實際困難,讓我們感覺到作為黨員很光榮,同時也激發了我們的責任感。” 在新華集貿市場,像張同明這樣受工會的感召而重新續上黨組織關系的商戶、職工共有543人。 非公有制企業是黨建工作的難點,但河北省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成績斐然。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該省7035家上規模企業中,單獨建立黨組織的5182家,組建率達73.7%。 “這其中工會組織員功不可沒。”石家莊市委組織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辦公室的張抗震說,這既體現在工會組織員指導幫助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工會,為黨建工作打下扎實基礎,還體現在工會組織在人員、場地、經費等方方面面都為黨建服務,許多工會組織員肩負起黨建指導員的重任。 2004年底,石家莊市總工會駐橋東區組織員牛俊英聯系的南三條市場下屬21個商城全部建立了工會組織,按說,作為組織員的她可以歇口氣了。 “工會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組織員為黨建服務理所應當。”于是,牛俊英主動配合市場黨委制定黨建工作方案,提出了“工會組織建到哪里,黨組織的工作就開展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一邊通過調查、宣傳、發動摸清黨員人數,一邊精心籌備加快具備條件的產權單位建立基層黨支部的步伐。目前,市場里符合條件的19個商城都成立了黨支部,257名“口袋”黨員找到了“家”。 類似這樣“工建服務黨建”的事例在河北還有很多。 在紅房子家居廣場有限公司,大門口依次醒目地掛著工會委員會、黨支部和流動黨校三塊牌子;行政辦公室過道兩邊的墻上,也井然有序地掛著“致流動黨員的公開信”、“黨員示范崗評選條件”、“黨支部工作職責”等。 公司董事長蔡英敏告訴記者,公司黨支部就是在工會組織員的幫助下于2004年12月成立的。幾年來,黨建工建互動,經常圍繞企業發展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在企業主和職工中很有號召力,還新發展了4名黨員。“不少商戶、職工都積極申請入黨呢。” 值得一提的是,工會組織員在“工建服務黨建”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反過來又有效地助推了“黨建帶動工建”。去年,河北省委組織部和省總工會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帶動工建、工建服務黨建”工作的意見》,建立了黨委選派黨建指導員、工會選派工會組織員要求對所指導的企業和負責的轄區內組建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發展黨員和工會會員統籌謀劃、同步實施的“一崗雙責”機制。目前,全省已有333名“一崗雙責”的工會組織員。“為共建共享夯實基礎”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2005年底,江信商城的一位商戶在正常經營活動中,被城管人員野蠻執法并致使面部受傷,但跑了不少部門都沒討回公道。無奈之下,他將求助的目光投向成立時間不長的商城工會。 令這位商戶沒想到的是,商城工會在組織員牛俊英的幫助下,終使打人者上門賠禮道歉并賠付了醫藥費。這件事傳開后,該商城工會會員數在短時間內大幅增長。 “不僅讓工會建起來,還要轉起來。”這是組織員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組織員們緊緊圍繞企業發展中心找準切入點,既堅持履行職責,又發揮自身優勢,不僅贏得職工群眾的心,也得到了企業方的認可。 河北保龍倉商業連鎖經營有限公司工會成立后,在組織員李東升的指導下,先是幫助職工全員簽訂了勞動合同,接著又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了集體合同;平常,工會開展的送溫暖、文娛活動、技能培訓等更是不斷檔,工會在職工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越來越強。 “沒有工會的企業不是一個完整的企業。”公司董事長王廣策感慨道,當初剛建工會時自己心里還有些抵觸情緒,但3年來的實踐證明,工會已經成為企業非常得意也非常受益的一項品牌工作。他告訴記者,建立工會后,企業員工流失率從原先的18%左右降到10%,比行業平均流失率要低四五個百分點。 在張家口市宣化區,自區總工會2004年選派組織員趙淑琴聯系建筑行業以來,整個行業農民工維權工作迎來了“拐點”———趙淑琴不僅指導幫助成立了宣化區建筑企業工會聯合會,而且直接處理了30余件侵權案件,為40余名農民工討回13萬余元的拖欠工資。 在邯鄲市峰峰礦區,區總工會派來的組織員張國祥幫助農民工集中的建筑、餐飲和商業超市建立了行業工會,還指導各級工會從工資協調入手提高工人待遇。礦區眾鑫焦化廠工會與廠董事會協商后,達成了實行伙食補貼、崗位增資、落實社保待遇等四點共識,其中職工只要進廠滿兩年,僅工齡工資每月就能增加30元。 …… 如今,組織員們的辛苦和付出正不斷地得到回報:三年來,河北省不僅實現了工會組建數和發展會員數的大幅增長,還推動了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的全面加強。據統計,目前河北省國有和非公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分別達到95%和71%;簽訂集體合同企業5.8萬家,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合同企業4.4萬家,簽訂安全衛生、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等專項集體合同企業3萬家,均走在全國前列,從而為實現共建共享、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夯實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