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市工會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樹立和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堅持以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為主線,以加強基層工會建設為重點,以最大限度的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目標,認真落實“一三四六” 工作思路(健全一個體系、推進三大工程、深化四助行動、加強六個建設),努力擴大覆蓋面,不斷增強凝聚力,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推動全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健全工會組織體系,為工會開展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1、堅持不懈地抓好工會組建工作。以外資、私營、改制企業和建筑、餐飲、商貿等行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工會組建力度,不斷提高工會組建率和職工入會率。2007年,全市基層工會數和涵蓋組織數要分別增長11.7%以上,會員數增長7.7%以上,其中外資企業建會率要達90%以上。 2、認真貫徹落實《企業工會工作條例》。制定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實施辦法,加快推進企業工會規范化建設。開展建設和評選“千家規范化建設示范基層工會組織”活動,在不同經濟類型、不同規模的基層工會中確定一批工作基礎較好的試點單位,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整體工作上水平。 3、進一步健全完善工會組織體系。逐步完善產業(行業)工會組織體制和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產業(行業)工會聯合會。加強鄉鎮街道工會建設,積極推進鄉鎮總工會試點工作。籌備成立臨沂商城總工會。 二、深入推進三大工程,充分發揮廣大職工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 4、深入推進職工建功立業工程。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和女職工“崗位建功”等活動,繼續搞好以技能培訓、技能練兵、技能競賽為主題的職工“三技”活動和重點工程立功競賽工作,重點在深化“學、比、創”活動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充分發揮勞模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示范、導向和激勵作用。制定出臺《臨沂市振興沂蒙勞動獎章(狀)評選管理辦法》。 5、深入推進職工素質建設工程。積極組織職工開展“迎接十七大、貫徹十七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深化“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和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活動,大力加強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廣泛組織開展職工文化體育活動,舉辦全市第三屆職工運動會,組團參加省第五屆職工運動會。 6、深入推進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工程。努力擴大創建活動的范圍,力爭所有企業都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把認真落實《山東省全面推進勞動合同制度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推行工資集體協商、提高職工收入水平,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法規、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健全職代會制度、保障職工的民主管理權利作為今年開展創建活動的重點內容;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努力提高創建水平,確保到年底90%以上參加活動的企業進入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行列。 三、積極實施四助行動,最大限度的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 7、實施助你維權行動。一是健全完善職工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建立健全定期向黨委匯報制度、工會與政府(行政)聯席會議制度、勞動關系三方協調制度,不斷提高職代會制度、職工董事監事制度、廠務公開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在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建制率。今年,全市國有和非公有制企業職代會建制率要分別達到100%和50%以上,其中,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職代會建制率要達到90%以上。大力推進廠務公開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引導有條件的單位積極借鑒ISO9000標準,建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質量體系和長效機制。加強工會信訪工作,認真辦好12351職工維權熱線。二是健全完善職工權益維護保障機制。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推動健全完善集體協商、工資協商、勞動定額協商、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專項協商等制度,努力提高集體合同的簽訂率、履約率和職工滿意率。三是健全完善工會維權協調機制。加強與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合作和溝通,大力推進工會維權工作,縣區工會要積極爭取設立職工維權服務機構。 把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作為維權工作的重點,推動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平等競爭的就業制度、公平分享的收入分配制度、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制度及農民工大病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指導和幫助農民工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清理和防止工資拖欠工作,深入開展向農民工“送知識、送崗位、送健康、送清涼、送安全、送溫暖”活動。 8、實施助你解困行動。認真落實財政部下發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積極推動建立財政支持工會幫扶工作的機制。深入開展送溫暖、“金秋助學”、“結對解困”等幫扶活動,大力發展職工補充保險,積極解決職工因大病醫療、子女就學、意外事故造成的特殊困難。充分發揮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作用,搞好日常信訪接待、法律援助、就業服務和生活幫扶,努力實現并保持送溫暖活動的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 9、實施助你就業行動。以零就業家庭、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和關閉破產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為重點,深入開展“工友創業行動”,切實加強對下崗失業人員的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和創業指導;通過信息、項目、培訓和資金等方式,鼓勵和扶持有創業愿望的下崗失業人員實現自主創業。積極推動和協助政府及有關方面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強工會職業培訓、職業介紹機構的標準化建設。 10、實施助你安康行動。積極推行簽訂《勞動安全衛生專項協議書》,督促企業增加安全生產投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工會勞動保護組織網絡和監督檢查隊伍,加強群眾性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深入開展“安康杯”競賽和“職代會保安全”工作,促進企業安全文明生產。 四、大力加強六個建設,全面提高工會干部隊伍素質和工會工作水平 11、加強工會干部隊伍建設。健全完善工會履行職責的評價考核、激勵約束和權益保障機制,進一步提升工會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建立上下級工會雙向互評制度,加強工會內部監督制約;積極為工會干部依法維權提供法律援助和經濟保障,對在職工維權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工會干部進行表彰獎勵;進一步加大工會干部教育培訓力度,重點抓好新任工會領導干部培訓工作;積極探索試行工會組織員制度和向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選派工會主席制度。 12、加強工會領導班子建設。爭取黨政重視支持,努力推動地方工會主席按同級副職配備。各級工會領導班子要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完善決策程序,落實“一崗雙責”,樹立廉潔勤政的良好形象。 13、加強工會經濟實力建設。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工會經費由財政劃撥工作的落實和委托稅務代收經費工作的規范運作,積極探索小型、分散企業工會經費收繳的途徑,力爭經費收繳再有新的突破。進一步加強財會基礎工作,不斷提升工會財會管理水平。積極推進工會企事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 14、加強自我監督體制建設。大力推進工會經審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經審干部隊伍建設,拓寬工作領域,提升審查審計水平。進一步建立健全以實務審計為基礎的工會經審監督制約機制和縣區、市直工會經審工作激勵機制,不斷開創全市工會經審工作的新局面。 15、加強工會信息化建設。增加必要的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實現網上辦公,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積極認真地做好工會史志年鑒和信息統計工作。 16、加強工會形象建設。充分發揮地方新聞媒體和工會自身輿論宣傳陣地的作用,加強對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宣傳報道力度,擴大工會組織的社會影響,為工會做好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繼續抓好計劃生育、千村幫扶、招商引資、“一創六建”等各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