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5月28日電(記者曹健)今年初,在大山深處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蒙集村,村醫權有國投資4000元、政府補助4000元將原來20多平方米村衛生室改造成了6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衛生室。 “現在看病比以前寬敞多了!村衛生室有了單獨的接診室、治療室和藥房。而以前看病、抓藥、吊瓶都擠在一間房子里,根本不存在醫療分區的概念。”權有國說。 和權有國一樣,寧夏所有村衛生室都將在政府資金的幫助下完成改造。為此,寧夏共投入1400萬元,2006年全區1945所村衛生室完成改造,2007年寧夏計劃進一步完成581所村衛生室的基礎建設。 據統計,在中國農村,近百萬鄉村醫生長期服務于農村基層,并承擔著政府委托的防疫和保健任務。截至2006年底,中國村級醫療機構中有從業人員106.2萬人,其中鄉村醫生90.6萬人。 然而長期以來,中國鄉村醫生隊伍知識技能較為單一,執業素質較低,服務水平較為薄弱。這成為影響農村衛生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改善農民的就醫條件,近年來,中國各地從各方面提高這些鄉村醫生的辦醫條件。 據中國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介紹,和寧夏一樣,山西、江西、河南等地也增大投入建設和改造村衛生室。而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嘗試由政府出資幫助鄉村醫生建立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使鄉村醫生安心服務農村。陜西、甘肅、青海等西部省區對鄉村醫生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 提高鄉村醫生的醫療技術也是中國政府改善農民就醫條件的重要舉措。陳嘯宏認為,加強鄉村醫生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基本技能,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農村衛生工作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根據衛生部最近對天津、江蘇、河南、湖北、云南、甘肅6省(市)鄉村醫生的抽樣調查顯示,在鄉村醫生中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只有52.31%。 為此,由衛生部、統戰部等聯合開展的溫暖工程日前啟動了萬名鄉村醫生培訓項目。項目將為寧夏、甘肅、湖北、內蒙古等10個中西部省區的欠發達地區培訓1.1萬名鄉村醫生。 陳嘯宏說,2005年-2007年,中央財政投入2.18億元,對中西部地區的121.5萬人次的鄉村醫生開展傳染病防治、急診急救以及合理用藥等方面基本知識技能的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