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現代遠程教育簡介
1.學校及學院概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北京地質學院,經過50多年的發展,由建校之初的單科性地質院校,逐步發展為以地質、資源、環境、地質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教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目標是建設成為地球科學類世界一流大學。2001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立網絡教育學院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歸口管理網絡高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崗位培訓。2004年榮獲 “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注冊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榮獲中國年度教育總評榜“全國十佳網絡教育學院”榮譽稱號。
2.辦學模式
實行一體化管理的運行機制,依托大學辦學,在網絡教育招生、學籍、教學、畢業、資源建設等環節,以網絡教育學院為主,有學校的相關職能部門、院系積極參與,共同承擔、實施完成,保證了辦學正常運行和教學質量。積極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合作,開展公共安全管理專業的遠程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與美國布賴恩特大學(Bryant University)聯合建立“遠程教育聯合技術教室”,開展環境管理聯合碩士專業的建設,促進雙方教學資源的共享。
3.教學模式及教學管理
開發了集成一體的網絡教學和教學管理平臺,通過教育網和電信網連接到Internet。學員在平臺上查閱教學信息,完成瀏覽課件、閱讀教材、視頻導學、互動答疑、小組討論、網上作業、網上自測等教學環節,同時輔以適時的面授輔導。構建了遠程教學授課系統、視音頻互動答疑系統,實現了教學課程實時直播、同期錄制、課后網上點播、互動答疑等功能,使單向的教和學變為實時或非實時、師生互動、學員互動、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管理平臺上完成從招生到畢業的業務流程。實行學分制、彈性學制,滿足了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4.專業與層次
面向在職人員開設土木工程(巖土、建筑)、機電一體化、公共安全管理、地質工程、勘探等優勢、特色專業為代表的13個專業,所有專業開辦高起專和專升本層次,學習期限為2-4年。
5.課程與資源
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積極引進新世紀網絡課程、國家精品課程等優質的共享資源,同時,統一制定資源建設規范,由主講教師和教育技術專家組成創作組自主開發建設本校特色的網絡課程,滿足了遠程教學需要。資源類型主要有:學員自學的網絡多媒體課件;學員通過網絡自學,也可供班級集體上課的流媒體課件;視頻導學、總復習串講和互動答疑時現場實時錄制的點播型網絡課件。
6.學生與學習支持服務
在全國17個省、自治區(包括西部地區的新疆、甘肅、云南、貴州、四川、廣西、內蒙古等)建立41個校外學習中心,加強學習中心規范管理和系統建設,以網絡教學和教學管理平臺為基礎,構建以網絡教育學院為中心,校外學習中心具體參與、直接服務于學員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針對學員工學矛盾、家學矛盾突出的特點,加強質量意識、服務意識、服務技能的培養。
7.質量保證
學校成立網絡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集思廣益,為網絡教育的發展出謀劃策。教學工作各環節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建立教學任務書由學校教務處統一下達與認可制度;主講教師上崗培訓制度;統考巡考制度;考務管理制度;學習中心輔導教師制度;教學工作例會制度;學習中心規范管理與評估制度;資源建設標準化制度等;教學督導制度,聘任學校教學和管理經驗豐富的教授、專家擔任教學督導,對遠程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指導和督查。統一管理招生、教學計劃、學籍注冊、電子注冊、資源建設、服務支持標準、教學輔導、命題考試、評估檢查等工作,有效地保證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8.專業特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我國在地球科學領域占有重要學術地位的重點大學,在地質理科、地質工科、礦產資源、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等領域具有較大的學科優勢,網絡教育學院發揮這些學科優勢,積極開展網絡教育專業建設、拓寬服務領域,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培養出大批實用人才。
2004年,學院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召開了全國安全生產戰線的信息中心負責人會議,學校與國家生產安全監督管理總局簽訂了合作培養安全生產管理專業管理人才的協議,確定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作為全國安全管理專業學歷教育基地。
學院在環境工程、石油地質、測繪工程等學科專業開展了試辦工作,通過這樣一些試驗,已取得一些經驗,為今后開展地質、勘探、安全生產、地理信息等行業遠程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礎。
在深圳學習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2005年學院與著名的臺資企業富士康企業集團合作試辦了企業人才學歷教育工作,首批報名學習的員工達1400余名,經過嚴格的篩選和考試,最后錄取400余名學員進入我校網絡教育學院學習,開創了在大中型企業網絡高等學歷教育的新局面。
2007年與上海電視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上海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合作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干部專項學歷教育。
9.學校推動西部教育方面采取的相關措施
1.學校領導重視,主管副校長親自率員前往西部考察和建點;
2.提供優惠條件,扶持依托單位辦學,降低學費收取標準和學校的分成比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這標志著在西部地區開辦現代遠程教育服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3.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培養專門人才;
4.發揮辦學優勢,針對西部開發的需要設置網絡教育專業;
5.2006年底,在西部地區的新疆、甘肅、云南、貴州、四川、廣西、內蒙古等建立了學習中心,適應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教育需求。
6.在資源共享方面,學校的態度非常明確,在現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滿足所依托單位的需要。
10.2007年我校網絡教育的工作思路
2007年我校網絡教育工作的思路是:貫徹落實教育部有關網絡教育的“十六字”方針,以教學過程管理和學習支持服務為工作重點,建立和完善網絡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確保網絡教育可持續發展。
其主要求是:認真貫徹教育部會議精神,充分認識網絡教育教學質量是生命線的重大意義。完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的各項制度,建立完善教學和管理平臺,形成網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優質的支持服務,切實提高網絡教育教學質量,保證網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11.2007年我校網絡教育的工作重點
1.繼續認真學習貫徹教育部關于網絡教育的文件精神,認真領會“加強網絡教育學院管理,提高教育質量”的精神。在試辦期間認真總結和積極探索遠程教育的基本規律,積極穩妥地推進遠程教育進程,嚴格教育質量管理和各項辦學行為的規范管理。
2.迎接教育部對全國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院校的試點工作進行全面評估,借助評估的東風,以全新的姿態打造網絡教育的名牌,共鑄遠程教育事業新的輝煌。
3.發揮學校特色優勢,拓展新的辦學領域。辦學是否有特色是制約學院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把特色辦學當作重要任務來抓,并充分發揮已有的優勢,在我校極具優勢的公共安全管理專業和地學類專業積極拓展新的行業辦學領域。
4.建立學生學習支持服務中心,完善學習支持服務職能,本著“與學習者共享大學”的辦學理念,為學習者提供優質服務。
5.繼續抓緊網上資源和課件建設,使所開辦的各專業課件和教學資源形成體系,以更完整的知識體系支持學生的學習。
6.注重學生校園文化建設,加快建設“虛擬校園”,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制定處理突發事件預案,維護和保證安定團結的大局和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
7.支持西部辦學和西部開發有較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