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難給時下流行的大陸新武俠作家排出個位次,也許10年后真的可以有那個響當當的人物出現,同樣,我們甚至無法確切知道這些人出道的先后順序。我們只知道,在2001年《今古傳奇·武俠版》創刊后,就有這樣的一批作者,踴躍投稿,其中的一部分人,還借此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小天下。 首先要提的人是小椴,小椴的前期創作以《杯雪》為代表作,其時主人公身上俠氣甚重,常有自由行俠脫卻世間束縛之感。到了后期,小椴開始關注俠者的生存與掙扎,筆下的人物往往出現彷徨,不再像以前那樣堅定,不再像以前那樣絕斷,俠的色彩開始減弱。小椴是大陸新武俠公認的武俠天才,很多人是因為他才認識并喜歡上大陸新一代武俠的。其代表作有《亂世英雄傳》和《長安古意》等。 時未寒也是一個武俠天才,他最突出的成就是設置了一個武俠世界,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依*這個背景來寫的,更為難得的是,他的作品大多都有聯系,這在新一代的武俠寫手中頗為少見,代表作有《碎空刀》和《換日箭》等。 名聲越來越大的鳳歌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到新武俠創作隊伍的人,開始的時候他繼承金庸筆法,將武俠人物溶于歷史大環境,處女作為《鐵血天驕》,這之后的《昆侖》和《滄海》,他開始漸漸有了自己的風格。 這時,我們不得不提的一個寫作群體便是女性武俠寫手,滄月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她的作品中讀來皆是兒女情長,很多女性讀者都是她的崇拜者,可以說,在女性讀者中,無人不知滄月大名,自她開始,才有了“女子武俠”之說。 天平和盛顏也都是女子武俠的代表人物,鳳歌說此二人的共性便是,文風華麗,追求唯美,擅于描寫男女感情。天平是少年老成,對已婚女性的情感描寫很到位,很多30多歲的女性讀者喜歡讀其作品。而盛顏的文史知識豐富,文章詩化,歷史感強,可以描繪幾個國家的興衰起伏。此外,紅豬俠、施定柔等,也都是女子武俠寫作的佼佼者。 步非煙的成名應在上述人之后,她2004年才開始陸續在《今古傳奇·武俠版》上發表作品,作為古典文學的研究生,她的寫作曾一度瞞著老師和同學。她身上擁有所有“80后作家”的特質:不羈、富有想象力、野心勃勃,其獨創的“俠即逍遙”的武俠理念,唯美華麗的背景營造,虛與委蛇的精巧布局,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在一次頒獎典禮上,她還喊出了要革金庸的命的口號,亦是她不羈的一種表現。 在臺灣方面,孫曉和九把刀的武俠作品知名度都非常高,而孫曉的《英雄志》的影響力更是大。面對這樣一部創作長達十余年的作品,自然也會招致不少非議。孫曉一貫為人低調,在若干封郵件溝通后,人在臺灣的他終于表達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說自己身為實踐者,以靈魂書寫武俠,以人格承受輕蔑———愛我者欲我生,恨我者欲吾死。“我以金錢與青春灌溉這塊貧瘠的土地,今日,我付出了個人所能付出的一切,但結果仍是一無所有。”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作者涉足武俠后,又悄然離開了這個領域,比如明曉溪,比如江南等。這樣的自由選擇和分化,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鳳歌點評新武俠英雄志 作為《今古傳奇·武俠版》的主編,鳳歌自2003年起便在這本雜志擔任編輯工作,目前當紅的全部新武俠作者的稿件都經過他的審閱。點評起這些人的作品特點,鳳歌頗有自己的見解。 ●小椴,男,原名李氚,1973年出生于黑龍江齊齊哈爾。現常居湖北隨州,偶居深圳。2001年首度寫作小說,先后完成《杯雪》、《長安古意》等系列作品,除了長篇小說,亦創作多部中篇小說。 「鳳歌點評」小椴寫作風格華麗,古代詩詞修養非常高,這方面不在梁羽生之下。他書中的很多詩詞,都是自己創作的,有人說他早期的作品《杯雪》很像《書劍恩仇錄》,有那樣的一種氣勢。后來他的文風就有所變化,變柔了,這可能和心態有關,更注重感情的抒發,文字也變得唯美。 他的筆下有著詩劍江湖,和溫瑞安非常像,小說中的文字被詩化。其弱點是故事性弱了一點,敘事性差了一些,想象力不是那么豐富。這和他的成長環境有關,他年紀比我們要年長,80年代會強調純文學的東西多一些,而像后來的這些作者受港臺流行文化影響更多,作品中娛樂化的成分也就更多。 ●滄月,女,原名王洋,1979年生于浙江。小學一年級偶爾在地攤上看見一套《七劍下天山》的連環畫,開始了對武俠十幾年的迷戀。自她開始,才有了“女子武俠”之說。代表作《夜船吹笛雨瀟瀟》、《鏡·雙城》、《聽雪樓》系列等。 「鳳歌點評」滄月文字唯美,喜愛日本漫畫,運用漫畫的手法進行武俠創作,比如采用分鏡、長鏡等電影中使用的手法寫作,文字給人真實感。但是作為小說,這樣的寫作方式顯得拖沓冗長。擅長描繪人物情感,尤其是少男少女的情感描寫,是目前新武俠作者中最具有流行氣質的一位。作品很受小女孩追捧,90%以上的讀者是女孩,在出版界銷量最好。 ●步非煙,女,原名辛曉娟,1981年生,成都人,北大中文系碩士研究生,號稱“奇詭一派”,她憑借《海之妖》、《天劍倫》、《武林客棧》、《劍俠情緣》等幾部綺麗詭譎、美輪美奐的作品在武俠文學界展露崢嶸并迅速躥紅。 「鳳歌點評」步非煙作品剛勁有力,中性化,不像女孩子所寫,可能和她研究魏晉文學有關。故事更緊湊發展更快,故事性很強,想象力豐富,文化和文氣以及情節都很不錯。但是不擅于寫情,人物都是血淋淋的關系,很難看到溫情。結構能力也不強,放出去一個很宏大的結構,但是收不回來。這和她是這批作者中最年輕的一個有關,一直在學校,經歷相對要弱一些,寫不出那種感情。 ●九把刀,原名柯景騰,臺灣彰化人。1999年以其作品《語言》成為網絡人氣作家。其作品《功夫》在KKCITY BBS站連載時,人氣僅次于蔡智恒(痞子蔡)。其作品洋溢著黑色神經喜劇的風格,作者用詞辛辣、奇想不斷,好笑又能發人深省,別有寓意。 「鳳歌點評」都市武俠寫作,殺手為了正義,不再是用刀劍而是用槍行俠仗義,在這其中滿是懸疑和恐怖,更多表現人性壓抑的一面。九把刀非常會編故事,在臺灣非常暢銷,但是臺灣作者的武俠小說普遍有種島國意識,在中國內地很難暢銷。只是圍繞臺北那些城市去寫,我們在北京在武漢很難感受到那樣的氛圍。 ●孫曉,現年三十四歲,出生于臺北市,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現于企業界任職,2000年與人合資創辦“講武堂”,并發表第一部長篇作品《英雄志》,現仍持續于武俠小說的創作與發表。 「鳳歌點評」孫曉和九把刀相比是兩個極端,九把刀是一種完全娛樂化商業化的寫作模式,而孫曉則更像一個苦行僧在寫作,恰恰又缺少了娛樂性。他用10多年的時間只寫出了一部《英雄志》,到現在還沒有寫完,這部書是非常寶貴的創作,但是花這么久的時間,值得嗎?而且書中的人物太悲慘了,讓人心情壓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