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摸清中小學生的閱讀現狀,探索提高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閱讀習慣的規律,從2005年11月開始,天津市教科院、開益國際咨詢研究中心、天津市教委基礎教育咨詢委員會、天津市教研室、天津市教育科學學會學習學研究分會等,聯合組建了課題研究組,動員全市18個區縣和大港油田的教育科研力量,采用了多層抽樣調查法,對全市235所中小學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進行了調查,有效調查樣本達到14135個,獲取了7989萬多項相關數據,進而摸清了關涉學生閱讀素質的閱讀動機、內容選擇、方式方法以及書源、環境等情況,對在中小學如何開展閱讀活動提出了建議。 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和活動,源于個體的課外閱讀動機。當前學生課外閱讀動力明顯不足。 學生除學科學習之外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是否經常和癡迷閱讀課外書籍?零用錢花銷的主要去向是什么?閱讀課外書的目的是什么?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調查顯示,目前中小學生課余活動最喜歡的項目是看電視,占調查總樣本的32.0%,其次是閱讀課外書30.5%,其他活動14.8%,逛街、購物13.5%,睡覺9.2%。能夠堅持經常閱讀課外書籍的,占調查總樣本的52.0%;常常癡迷閱讀課外書籍的,占22.2%。中小學生自主支配的零用錢的花銷去向,排在第一位的是購買課外書,占調查總樣本的37.0%。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目的,排在首位的是“為了擴大知識視野”,占調查總樣本的48.3%;其他目的依次為,提高學習成績22.4%,娛樂、消遣22.3%,消磨時間3.9%,其他3.1%。 調查數據顯示:有三成中小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超過半數的人經常閱讀課外書,兩成多的學生常常被課外書迷住,將近四成的學生把零用錢主要花費在購買圖書上,有將近半數的學生都將課外閱讀活動的目的定位在“擴大知識視野”、“充實自己”。 年級越高,課外閱讀量越少 喜歡閱讀課外書的中小學生雖然從整體上達到了三成,但在三個學段中的分布極不平衡。小學生喜歡課外閱讀的占45.5%,初中生占27. 7%,高中生占其樣本的17.7%,也就是說在1000名高中學生中喜歡閱讀課外書的僅177個人!值得注意的是,有8.2%的中小學生是處于基本不讀課外書的狀態。 經常閱讀課外書的學生,隨年齡增長呈下降的趨勢顯著,不同學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率和癡迷程度極不平衡。小學生樣本的課外圖書閱讀率是62.8%,初、高中生分別為48.7%和39.6%。小學與高中學生的極差為23.2%,相對差為1.59倍。 盡管各學段學生課外閱讀目的選擇有很大變化,但無論從總體還是分學段來說,他們選擇課外閱讀目的位居前三位的是:“為了擴大知識視野”,“為了提高學習成績”,“為了娛樂、消遣”。不同年齡段中小學生閱讀動機系統顯著變化的原因多種多樣,但主要應從中小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條件方面去探究。因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在中小學教育中,隨著學段的提高,學生的精力越來越集中在學科性學習和與中、高考直接相關的課程教材和教輔材料上,小學階段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到高中階段幾乎消聲匿跡。同時,由于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社會生活的需求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社會生活環境及學生內在的心理發展需求相互作用,對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動機系統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內容取向多元化,重讀圖、輕讀文的傾向啟示我們:給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糧,要內容、形式并重。 “擴大視野”,“提高成績”,“娛樂、消遣”---閱讀動機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決定了他們選擇課外讀物內容的多元化。調查問卷開列了12類課外讀物供學生選擇,三分之一以上學生選中了六大類課外讀物,依次為:科技、科幻類45.4%,漫畫類42.1%,童話類41.3%,歷史知識類37.3%,偵探小說類36.9%,與學科性學習有關的教輔類35.1%。 四成以上學生選中的課外讀物集中于三大類,名列第一位的是科技、科幻類讀物,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總體上中小學生對科技普及、科幻小說類的課外讀物情有獨鐘,這體現了中小學生崇尚科學的時代風貌和精神,顯然與全社會長期以來一直大力宣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使這種理念深入人心有關。青少年一代對科技普及讀物和科幻類讀物的強烈興趣與愛好,為國家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提供了良好心理準備和基礎。 漫畫類書籍,被學生列在“最愛”之第二。另外,還有32.2%的被調查者喜歡“卡通畫”類圖書,并且喜歡這兩類圖書的學生比例在小學、初中、高中各個學段十分接近,這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漫畫、童話及卡通畫類的通俗文化作品圖文并茂、幽默詼諧、緊貼生活、淺顯通俗,能夠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打動他們的心弦。給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糧,要注意內容的科學性,也要注意文字的生動和形式的活潑。 同時,這一現象也警示我們:青少年課外閱讀有由讀“文”轉向讀“圖”的傾向。而重讀“圖”、輕讀“文”,會影響青少年邏輯性思維的發展,文字閱讀的缺失容易造成理解力、思考力的下降,學校、家長應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學段差異、城鄉差異、性別差異、學習成績差異都對課外閱讀的選擇有顯著影響,其中以年齡差異對選擇課外閱讀書籍的影響最大。 如對生活情趣類書籍的選擇,小學生僅為15.3%,初中生為37.9%,高中生選擇生活情趣類圖書為最喜歡閱讀書籍的達到52.6%,并成為他們課外閱讀書籍的第一選擇,比選擇科技、科幻類圖書的高出12.2個百分點。再如城鎮學生和男性學生是以科技、科幻類圖書為第一喜歡閱讀的書籍,農村學生和女性學生卻是以童話類圖書為第一選擇;學習成績優秀和良好的學生都把科技、科幻類圖書列為第一喜歡閱讀的書籍,學習成績一般和較差的學生都把漫畫類圖書作為首選的閱讀書籍,從這些現象的背后,可以探究出許多深層次的原因。 中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明顯不足。普遍對閱讀二三十萬字以上的大部頭文學作品感到吃力。 中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不足,80%的學生,每個月課外閱讀數量不超過兩本書。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他們所處的閱讀環境不良、文化氛圍薄弱難辭咎責。 國家根據中小學生發展的需要,通過語文課程標準為中小學生課外閱讀規定了“不少于”的底線標準。小學生課外閱讀文字總量應該不少于145萬字,初中生不少于260萬字,高中生不少于150萬字。實際情況怎樣呢? 大范圍統計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字數是困難的,因為誰也不會在閱讀之后,計算一下一本書的字數。課題組采用了以“本”為單位的辦法,重在調查學生對自己課外閱讀數量的感受:讓他們自己評價是充足,還是不充足。 調查總樣本的數據顯示,每學期讀1本-4本的學生占38.6%,5本-10本的占36.7%,10本以上的占24.7%;認為自己的課外閱讀量很充足的占29.8%,明確表示不充足的占32.0%,說不清楚的占38.2%。也就是說,約七成中小學生對自己每年課外閱讀數量的評價不滿意! 調查中還了解到,現在中小學生普遍對閱讀二三十萬字以上的大部頭文學作品感到十分吃力,費勁、費時,有的情節描寫還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他們流行閱讀圖文并茂、戲謔通俗、主題輕松時尚的口袋書。在各類學生群體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是最好的,每學期讀1本-4本的28.6%,5本-10本的40.3%,10本以上的31.1%,43.1%的小學生感覺課外閱讀量充足,明確表示閱讀量不充足的占21.3%。 高中學生情況較差,每學期讀1本-4本的51.2%,5本-10本的28.9%,10本以上的20.0%,自我感覺課外閱讀量充足的僅占17.6%,明確認為自己閱讀量不充足的高達49.0%。整體上說,中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不足。 課外閱讀主要*個人購書,人均藏書量嚴重限制了閱讀選擇。中小學生閱讀主要在家庭進行。 課外閱讀的書源充足與否,直接影響著中小學生的閱讀生活與行為。調查發現,中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主要是*學生個人購買,其比例占調查總樣本的47.9%。在有些學生群體中,依*個人購買書籍來滿足閱讀需要的比例更高。如小學生中的50.9%,學習成績優秀學生中的51.1%,城鎮學生中的51.8%,都主要*個人購買書籍來閱讀。同學間相互借閱,是中小學生的第二大課外書源,有22.2%的學生主要*相互借閱來滿足課外閱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有近半數的中小學生是*個人購書來滿足自己閱讀的需要,但學生個人擁有的課外書并不多,人均藏書量僅在15.7本-28.8本之間。個人擁有的圖書數量并不多,但又主要是以個人擁有為課外閱讀的主要書源,這必然會限制學生閱讀的選擇范圍,影響學生閱讀的視野和數量。 讀書的時空條件,也直接影響中小學生的閱讀生活與行為。調查顯示,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第一黃金時間是寒暑假,首選者占28.9%;第一地點是家里,占78.2%;而選擇在圖書館閱讀的僅占調查總樣本的5.7%。 僅有14.9%的中小學生把學校圖書館作為課外閱讀書籍的主要來源。集中展示學校文化精神的場所,理應是學生閱讀的神圣殿堂的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在廣大中小學生心目中卻幾乎沒有位置,中小學生知道學校設有學生專用閱覽室的僅52.6%,進而知道學校閱覽室或圖書館對學生開放時間的只有38.8%,根本不知道閱覽室或圖書館對學生開放時間的占39.8%,認為學校閱覽室或圖書館幾乎不開放和從不開放的占21.3%,認為學校閱覽室、圖書館的書刊能夠滿足自己閱讀需要的學生僅占29.5%。 目前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主要是在各自的家庭當中進行的,但家庭的閱讀環境卻很不理想:藏書量普遍不高,20本以下的占40.8%,61本以上的僅16.3%。農村學生53.5%的家庭藏書量在20本以下,高中生家庭藏書量在20本以下的占了48.0%;學生認為自己的家長在家很少閱讀書刊的占25.1%,還有26.8%的學生對父母是否閱讀書刊說不清;學生因閱讀課外書經常受到父母責備的占11.8%,15.6%的學生說不清父母對自己讀課外書的態度;有44.2%的學生明確表示不能就閱讀課外書的問題與父母交流或討論。 調查還顯示,中小學生普遍認為社會讀書氛圍不濃厚。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持否定性評價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高中學生認為社會讀書氛圍濃厚的只占22.6%,持否定性評價態度的達36.6%,另外40.7%的高中生處于說不清狀態。占調查總樣本25.8%的中小學生認為當前書店里適合自己需要的課外書很少,高中學生樣本中31.5%的人感到在書店很難找到自己喜歡的課外書。 結語 “閱讀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料一樣。” “閱讀不是沒事做消遣,無非要從他人的經驗中取其正確無誤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擴充我的知識,加多我的經驗,增強我的能力……這對于我的立身處事都有極大的關系”(葉圣陶)一個人一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始于青少年時代,盡管從理論上說,課外閱讀是一種個性很突出的行為活動,但中小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他們正處在為個人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基礎的階段,他們的閱讀欲望需要激發,閱讀興趣需要培養,閱讀方法需要指導傳授,閱讀習慣需要逐漸養成。在這個問題上,政府、學校、社會、家庭都可以也應該在各個層次、方方面面有所作為。 針對當前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專家和教育工作者們提議,要構建“政府推動,專家引領,社會支持,家庭參與”的長效機制,促進中小學讀書活動的開展,切實使每一位中小學生都能“好讀書”、“讀好書”,為青少年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