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常或者為了爭取他人毫無意義的贊揚之辭而輕易地違心忍痛犧牲自己的其他利益,或者過偏地理解他人言行中的“惡意”,并施以過激的對抗性和攻擊性的主觀意志和情感意志反應。虛榮心強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心胸狹窄,對榮辱過分敏感,過分追求自我形象,非常在意自我形象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計較他人的眼光和議論,常做作些虛假的行為舉止和情感表演。 自信心強的人,虛榮心就會弱。自信心強的人,氣量大度,虛懷若谷,不在意暫時的榮辱得失,不計較小恩小惠,不在乎他人“無謂”的眼光和議論,視眾目睽睽如無人之境。在社會活動中,情感真實,談吐自然,行為舉止灑脫高貴。 不同的觀念形態,會造就出人在社會活動中不同的自信心。所謂“無知者無畏”,不在乎“面子”的人通常都不怕丟“面子”,自信心也就會顯得非常強。 六、崇敬感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產生了榮譽感后,就必然會去追求榮譽,就必然會去關注與榮譽有關的人和事。在關注與榮譽有關的人和事的過程中,對某些取得了輝煌的行為業績和崇高的榮譽的人,會產生折服、贊嘆、向往、羨慕、愛戴、敬仰等的主觀感覺和情感需求。人們對取得了輝煌業績和崇高榮譽的人的這種主觀感覺和情感需求,就稱為崇敬感(或稱為崇拜感)。 人對他人的崇敬感,是人在滿足表現欲望的過程中對社會成就突出的人產生出的一種美好的主觀感覺和情感需求。當人在滿足表現欲望的社會活動中,對自己的社會能力感覺到自信心不夠時,通常就會對在自己感興趣的社會領域中取得突出社會成就的人,產生出崇敬的感覺。 人們的崇敬感,通常表現為對政治領袖、軍事將領、大科學家、大企業家及文體大明星的贊嘆、向往、羨慕、愛戴、敬仰等等的主觀行為。眾多的追星族對明星們的癡迷行為,表現的就是他們對明星的崇敬感。人的觀念形態不同,理想和愿望就會不同,所崇敬的人物類型就會大不相同。 當人的對他人的強烈的崇敬需求得到滿足時,人的情感器官也會產生出非常強烈的快樂感覺。所以,有很多人成為癡迷的追星族,這是因為他們嘗到了在追星過程中他們內心所產生的無可比擬的快樂感覺。 七、 羞窘感 自尊心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維護自我利益的意志形態。當人的自尊心在公眾面前受到挫傷的時候,人就會產生出一種特殊的痛苦感覺和行為反應,這種痛苦感覺和行為反應,在形態表現上就是人的羞窘感和羞窘行為。人的羞窘感和羞窘行為,包括羞恥感、尷尬感和羞惱感及其相應的行為反應。 當人乞求的行為意志被他人拒絕時、當人的言行被當眾否定時、當人的隱私被當眾揭露時、當眾目睽睽的否定神色都針對自己時,人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嚴重挫傷。當人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人的情感器官的必然性機能反應,就是產生羞窘感。并且,羞窘感會使人產生出特定的主觀行為反應。人的求愛行為意志受到挫傷時,自尊心往往會受到嚴重傷害,人往往會產生出非常強烈的羞窘感。 對于自卑感和榮譽感較強的人,當自尊心受到了他人的傷害時,人的情感器官的行為反應通常是羞恥感。人在感到羞恥時,表情特征是顏面因羞恥而紅窘,行為特征是遮顏或逃離現場以逃避他人關注的目光。較強烈的羞恥感,會使人的情感器官產生出非常強烈的傷心痛苦的感覺。在羞恥的傷心痛苦的感覺中,往往還伴隨著強烈的自責和自損的行為意志。最強烈的羞恥感,甚至會使人產生無顏見人而求死的主觀愿望和行為。 虛榮心較強的人,維護自尊心的愿望通常都表現得非常強烈,其維護自尊心的主觀行為也表現得較為原始和盲目。當自尊心受到他人傷害時,其主觀意志通常會受到較為嚴重的挫傷,人的情感器官相應地也會產生較為強烈的行為反應。這種行為反應,通常就是羞惱感。人在惱羞成怒時,輕則顏面紅怒,重則惱怒的目光直逼他人,甚至還會怒火中燒,激烈地斥責和攻擊他人,甚至損毀他人身體和財物。虛榮心較強的人通常小脾氣都較大,這并不是他們喜歡發脾氣----他們也認為亂發脾氣非常不好,只是他們的自尊心只要受到輕微的傷害,他們就會受不了,就會顧不了其他的社會利益,就會情不自禁地產生羞惱的情感行為。 虛榮心不強的人,維護自尊心的愿望通常表現得都比較理性,都懂得克制自己的羞惱行為。當自尊心受到“無關緊要”的傷害時,他們一方面克制自己的羞惱感,努力表現出智慧和大度的行為,另一方面一時又沒有機智的行為來掩飾心中的不快,此時人的情感器官的行為反應,就稱為尷尬感。人在產生尷尬時,沒有責己或責人的主觀欲望,只是一時不知該以怎樣言行才能較好的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和社會形象。 自信心非常強和非常有智慧的人,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能夠非常好地克制自己的羞惱行為,能夠以膽略和機智,用非常巧妙和適度的“批判”和“贊賞”作為應對,化劣勢為恰如其分的優勢,從而既能維護社交場面的應有氣氛,又能有效地維護自尊心。即使是遇到了人的機智難以應對的“場面”,他們也能夠鎮定自如地以恰如其分的尷尬表情智慧地自嘲一下,一笑了之。 八、詼諧幽默感 在社會活動中,人們需要不斷地制造出關于人在表現欲望方面的笑話,以滿足人們在社交活動中對歡笑的需求。制造笑話,就是用意發現、夸大和編造他人在表現行為上的“低級錯誤”和“低級失誤”。在社交活動中編造和傳播他人的笑話通常都有個基本的原則,這就是既能引起人們的開懷歡笑,又使被編造的人只產生尷尬感,不產生羞恥感和惱羞感。這樣既可以活躍社交場合的情感氣氛,又可以維護社交場合的和平秩序。所以,編造高水平的笑話往往需要高超的“藝術”。更高超的“藝術”,是用自己制造笑話,既引起人們的開懷歡笑,又能夠使自己的社會形象實際上不受損害。這種專門制造笑話以供人們歡笑的高超“藝術”,就稱為詼諧幽默。掌握了詼諧幽默高超“藝術”的人,其搞笑的言行就被稱為具有詼諧幽默感。 要駕馭詼諧幽默這種技能,需要人具備智慧、勇敢、自信、友善的主觀意志形態,還要具備豐富的社會文化知識和生活經歷及生動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恢諧幽默感,是個人自信心在社交活動中的生動表現,是人在社交場合中逢源于各種順境和困境,巧妙地展現自己社會形象的一種機智力。人的自信和友善,是人的恢諧幽默感的主觀基礎。人的機智力,是人的恢諧幽默感的必備客觀條件。制造笑話,則是恢諧幽默感的本質表現。人的恢諧幽默行為,是從人的勇氣、智慧和人生閱歷中提煉出的社交潤滑劑和表現增效劑。然而,光有勇氣和智慧,沒有友善,恢諧幽默就會變成尖酸刻薄。 以恢諧幽默的態度,對待人生的苦難,對待旅途的艱險和事業的困難,在主觀上是強者的表現;种C幽默的態度,能充分表現出一個人應對社會生活的瀟灑氣質和駕御人生的從容心態。 人生無常。一般人總是謹小慎微地對待人生,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尊心,總怕多說一句話,會引來意外之神的傷害。在“人格”上成熟的人,敢于駕馭命運,能與命運交朋友,善于與命運談心。具有恢諧幽默感的人,其精神力量就象敢于與玉皇大帝周旋的孫大圣。 恢諧幽默的外在特點,是能夠使眾人會心開懷的歡笑。但僅僅是簡單地重復講一些笑話故事,并不是真正的恢諧幽默感。人的恢諧幽默感,在表現上,就是用友善和智慧,及時地“捕捉”他人在表現欲望方面的缺憾之舉,或及時地創造自己在表現欲望方面的“缺憾”之舉,及時地對其夸張表述成為讓人們能夠輕易地理解,并能夠產生會心的開懷歡笑的行為情節。人的恢諧幽默感,是一種創造社交場合和諧氣氛的高超智慧,是一種對他人的理解力、對他人真誠和友善的人格力,是一種對自我社會形象的自信心,是一種無所畏懼的勇氣,是一種對逆境的征服力、對順境的創造力,是一種命運強者的精神世界。 能講笑話故事的人,并不等于幽默感強,也許正是由于不具備上乘的幽默感而又想用幽默感來裝飾自己,于是就用心記住了一大堆笑話故事。 自卑感和虛榮心太強、自尊心太敏感的人,恢諧幽默感是不會太多的。只有以充分的智慧、學識、閱歷、自信和氣量支持著的自尊心,才會產生具有高水平技能的恢諧幽默感。(摘自王波《觀念主義》)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