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占有欲望使每個人都希望所有的社會財富都能夠歸自己所有,希望所有客觀事物的意志都服從于自己的意志;表現欲望使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所獲得的社會榮譽超過所有的人,使自己成為所有人敬仰和愛戴的名人。 然而,在社會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在希望所有的社會財富歸他們自己所有,都在希望自己所獲得的社會榮譽超過其他所有人,并且這些人都在為自己的主觀愿望作著不懈的努力。社會財富和社會榮譽在客觀上是數量有限的,每個人的不懈努力必然要造成人們相互間爭奪社會財富和社會榮譽的社會局面,必然要形成人們主觀意志的相互對抗局面。在這種爭奪和對抗的局面中,人們很快就會認識到,他人獲得了較多的社會財富和較高的社會榮譽,就意味著自己獲得社會財富和社會榮譽的機會就會減少或喪失。這就是說,他人獲得了較多的社會財富,實際上就是對自己獲得較多社會財富的一種阻礙或妨害;他人獲得了較高的社會榮譽,實際上就是對自己社會榮譽的一種貶低。在這種爭奪和對抗的局面中,人的主觀意志受到他人的阻礙和挫傷,人的情感器官必然會產生痛苦感覺。因此,在社會生活中,每個正常的人,面對身邊的人所具有的出色的社會能力、所獲得的豐厚的社會財富、所取得的高貴的社會地位、所作出的優異的社會業績及所擁有的崇高的社會榮譽等等,在許多情況下都會產生出心里難受痛苦的主觀感覺和仇恨的主觀意志。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這種對他人的優秀的社會能力和優異的社會業績所產生出的難受痛苦的主觀感覺和仇恨的主觀意志,就稱為人的嫉妒欲望。人們普遍發現,人在嬰兒時期就能夠表現出明顯的嫉妒行為。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的最為普遍和強烈的主觀欲望,通常就包括征服占有欲望和表現欲望。對于人的征服占有欲望和表現欲望,人的社會能力和社會業績所表現出的價值最為重要。而對于人們滿足自己的征服占有欲望和表現欲望阻礙最大的社會存在之一,就是他人出色的社會能力和優異的社會業績。人的嫉妒欲望(通常稱為嫉妒心),就是人的認知功能系統和情感功能系統對這種不利的社會存在的正常行為反應。 嫉妒,是自己的社會能力和社會業績被他人將要超勝或已經超勝時人所產生的責他和排他的主觀行為現象,是人對與自己社會地位形成競爭的人的社會能力和社會業績所表現出的仇恨、敵視、否定、排斥和阻止的主觀意志行為和情感行為。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產生嫉妒心。只是不同人的嫉妒心有強有弱。嫉妒心強的人,對他人在社會能力和社會業績方面的任何有價值的行為表現,都會感到內心的難受和仇恨,都會在主觀上產生敵視、否定和排斥的行為反應。絕大多數人,對可能超越或正在超越自己社會地位的他人在社會能力和社會業績方面的出色表現,都會發生明顯的嫉妒性主觀行為反應。 私心,是泛指人在社會活動中利己的主觀欲望。人的私心的主要成份通常就是來源于人的征服占有欲望和表現欲望。所以,人的嫉妒心與私心總是相生相隨的----私心有多重,嫉妒心就會相應地有多強。在社會生活中,私心總是表現在人們相互間的利益爭奪中,人們對利益的爭奪有多激烈,相互間嫉妒的烈焰就會有多高。無論對于朋友、親人、同事或對手,人的嫉妒欲望就象一顆爆炸在人群中的炸彈,既傷害了他人的利益和情感,同時也傷害了自己的利益和心靈。 對于有限的財富,人們才會去爭奪。比如,水對于生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但沒人會挑著擔子整天蜂擁著去搶大河里的水。因為大河里的水是無限多的,無限多的東西就用不著搶,人也就不會產生搶水的主觀欲望。而在干旱時節,水變得有限了,搶水的事就會很自然地發生了。人們在分享數量無限的社會財富時,是不會產生爭奪現象,所以也就不會產生嫉妒心。只有在爭奪數量有限的社會財富時,人們才會相互產生出嫉妒心來。比如,人們在分配某種有限的公共食物時,人的利己欲望和社會秩序中的公平原則在分享食物時就會分別發揮作用。利己的欲望使每個人都想自己能多分享一些食物,每個人又都在利用公平原則來限制別人多分得食物,并且嫉妒心又使每個人都在時刻關注著他人是否多分了食物。盡管在客觀上他人多占了食物并不一定會影響自己應分得的食物數量,更不會影響自己已經分得的食物數量,但人們關注他人分享食物的精力似乎永遠不會減弱。如果自己能多占一點,心里就很舒服(征服占有欲望得到滿足)。如果發現別人多占了一點,或發現多來了一個人分食物,心里就很難受(嫉妒心起作用)。征服占有欲望特別強、自私心特別重的人,哪怕看著別人分走他人應得的一份,也會因為眼睜睜地看著有限的食物在不斷減少,使他的心里痛苦萬分而憤憤不已。 甜美的愛情是非常稀少而寶貴的。所以,人們在關于愛情的情感生活中,嫉妒欲通常就表現得最為強烈。嫉妒欲強的人,哪怕他心愛的人對其他人投出不經意的一絲淡淡的笑意,也會令他心里燃起熊熊嫉妒之火。 官位,是數量非常有限的社會財富。所以,在官場上,人們的嫉妒欲表現得殘酷如刀劍。在祝賀某位同事升遷的酒席之上,許多同事往往都是忍著煎熬心靈的妒火,酒杯中獻上蒼白的友情和虛情的奉承。如果進入十分的醉意,嫉妒之火就會含著易燃易爆的酒精噴涌而出,照出官場上無情的嫉妒硝煙。 商機,也是數量有限的社會財富。加之商場上用不著官場上那么多的假面具,所以,在商場上,人們的嫉妒欲更是表現得如同鮮血淋淋的裸體。商場煉就了人們不擇手段和翻臉無情的處世觀念,人們的嫉妒之火的燃燒當然會更加的肆無忌憚。 社會榮譽是滿足表現欲望的最好的社會存在,也是征服占有欲望的最好追求對象之一。社會榮譽在數量上總是很有限的。由于社會榮譽這一文化現象的特殊構成,無論人類社會怎樣發展和進步,社會榮譽在數量上相對于社會的需求量,其“比值”總是始終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量,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所以,人們爭奪社會榮譽時所發生的沖突總是非常激烈,在爭奪榮譽的過程中所產生出的嫉妒心通常也就非常強烈。 人們對社會榮譽、社會地位、社會財富和愛情的爭奪,在客觀上通常都總是發生于與自己有著較為密切的社會關系的人群中,這些人群通常主要包括家庭成員、同學、同事、同行及各類朋友等等。因此,人的表現行為和征服占有行為,通常也總是針對這些與自己有著較為密切的社會關系的人群。所以,人的嫉妒欲望,通常也就很自然地總是針對著一切與自己有著較為密切的社會利害關系的人。人的表現欲望,總希望自己的行為引起生活圈內的人的贊譽,總希望周圍的人都高看自己,佩服自己,尊敬自己,自己在人們的心里有著較高位置。一個人所獲得的社會榮譽,本質上就是人在人們心目中所具有的相對位置的“數值”標稱。這就是說,一個人在眾人心目中的“心理地位”,通常取決于他獲得社會榮譽的相對量。人的社會榮譽,是通過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社會形象來獲取的。一個人的社會形象,主要包括人的社會地位形象、自然體貌形象、社會才能形象和社會道德形象等。其中,人的社會地位形象(包括人所擁有的社會官職、社會權力和社會生活資料等等)是人的社會形象中最重要的部分。這就決定了人們爭奪社會榮譽的主戰場,主要是在官場和商場上。每個人所具有的社會形象,完全取決于自己的社會行為。而每個人在公眾心目中所具有的相對位置,不但取決于自己所具有的社會形象,還要取決于他人所具有的社會形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公眾心目中占據較高的位置。然而,公眾心目中較高的位置,在數量上是相對有限的。比如,在公眾心目中的人中,通常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會非常受人尊重,有百分之十的人會比較受人尊重。在社會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在努力爭取達到這百分之十的位置,其中有許多人在努力拼搏這百分之一的位置,只有少數有雄心大志的人在努力拼搏千分之一、甚至是萬分之一的位置。 在社會生活中,對人爭取社會榮譽的主觀行為構成威脅最嚴重的人,通常是那些社會形象與自己相當,社會地位和社會權力與自己相近,所盼望和追求的社會榮譽目標與自己相同的人。所以,人們最強烈的嫉妒行為,往往總是針對與自己的社會聲望旗鼓相當、與自己有共同工作經歷、尤其是與自己共事多年的戰友和同事。在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人,無論怎樣的美滿與缺憾,都不會對自己社會榮譽的相對價值構成影響。所以,只要不構成直接的利害關系,人的嫉妒行為一般不會針對與自己不相識和不相干的人。 人的嫉妒行為,能使有共同嫉妒對象的人們,很自然地進行意志聯合和情感融洽,以共同否定和排斥生活圈子中那些社會聲望異常增高的人。這是人的伙伴欲望在嫉妒行為中的客觀表現。因此,在社會生活中,能做出些令人羨慕的社會業績的人,總是莫名奇妙地會受到生活圈子里的人的集體性“為難”,這些人會莫明奇妙地在情感上疏遠自己,并且會異口同聲地用生活圈子以外的同行的社會業績來否定和貶低自己社會業績的價值。所以,在任何地方,能做出些過人的成績的人,往往都是“墻內開花墻外香”。要莫就是人調走了、或死了以后,其業績才會被廣泛贊譽。 人的嫉妒欲望的產生,是因為他人的行為能力或行為業績有可能會阻礙或已經阻礙了自己追求滿足征服占有欲望和表現欲望的行為,使自己產生了內心的痛苦和仇恨。然而,由于他人在主觀上的故意行為,造成了自己主觀意志上的阻礙和屈辱,使自己產生了痛苦的主觀感覺和對他人產生了痛恨的主觀意志,這不屬于人的嫉妒行為。比如,他人的行為造成了自己社會財富或社會榮譽的直接損失,造成了自己主觀意志的直接屈辱等等,使自己的內心產生出痛苦感覺和對他人的仇恨意志,這種痛苦感覺和仇恨意志就不屬于嫉妒行為。而他人的行為在客觀上并沒有造成自己社會財富或社會榮譽上的直接損失,卻使自己產生了痛苦感覺和仇恨意志,這種痛苦感覺和仇恨意志就可能屬于嫉妒行為了。比如,他人在與眾人共同追求某種客觀事物時表現出了高超的社會技能,或是已經獲得了該客觀事物,使你認識到自己獲得該客觀事物的機會減少或失去,這必然會使你對此產生出痛苦感覺和對他人產生出仇恨意志;或者,他人獲得了某種較高的社會榮譽,無形中使你自己感覺到自己的社會形象相形見拙,這必然會使你產生痛苦感覺和對他人產生仇恨意志。他人的這種不是針對你的非故意行為使你產生了痛苦感覺和仇恨意志,才是人最典型的嫉妒行為。 人的嫉妒行為,能使人產生痛苦感覺,也能使人產生快樂感覺。競爭對手的超強社會能力和顯著社會業績會使人產生痛苦感覺,而競爭對手的失敗和錯誤行為及所遇到的阻礙和挫折就會使人產生快樂感覺。人們普遍都產生過對有實力的同事在遇到麻煩時暗自幸災樂禍的行為,這完全是由于人的嫉妒心所致。在奪金牌的體育比賽中,人們的嫉妒欲望在形態上往往表現得最為明顯和生動。在與勢均力敵的對手爭較量的最后關鍵階段,對手的高水平的表現雖然讓我們的參與者和觀看者感覺到了精彩,但也同時會使我們感覺到痛苦。而對手在競賽中突然的失敗動作,如體操運動員從器械上掉下來,賽車運動員的車突然翻得粉碎,籃球運動員最關鍵的球沒投進,賽跑運動員臨近終點突然跌倒或被判犯規等等,都常常能使我們感到快樂無比而歡呼雀躍。 在爭奪榮譽、爭奪財物和爭奪性伙伴的社會活動中,嫉妒欲望始終纏繞著每一個人的心靈,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增添了沒有窮盡的煩惱和痛苦,當然也給人們帶來了特有的生活樂趣。 人的觀念形態不同,所追求的利益形態就有所不同,人的嫉妒欲望的表現形態和表現程度就有所不同。(摘自王波《觀念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