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這是漢晉時期的古墓群,可以證明當時黃埔文沖就有人居住。”昨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到黃埔區文沖大田山麓新發現的古墓群進行了初步勘察,發現這是黃埔區目前為止發現最為久遠的墓葬。而這個墓群上面,是一個距今500年的陸氏合葬墓,搶修陸氏墓時偶然才發現了這個更古老的墓群。 墓葬群已遭嚴重損毀 昨日,記者跟隨廣州市考古所工作人員來到黃埔文沖大田山麓。在漫山遍野的蕉林之中,有一片近1000平方米的空地,正是神秘古墓群的藏身之處。古墓群的地表為黃泥地,空地上有數處青磚壘出的洞口,僅有1平方米左右大小。在空地背后山坡的正中央,有一個半圓形的洞口,通向山體深處,僅見青磚數塊,難以窺測其他藏品。黃泥地上已經長出稀疏的雜草。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介紹,根據他們的初步勘察,這片古墓群初步可確定為漢代至晉代的磚室墓,包含3個古墓,距今約有2000年的歷史,是黃埔區目前為止發現最為久遠的墓葬,有相當高的文物價值。目前,這3座墓已經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其中一個已全部損毀;一個墓室頂已挖開,墓室被土重新填平;一個墓室已挖掉一半,墓室打開。筑墓磚散落遍地,墓室拱頂磚內壁有花紋。以此推斷,數百平方米的古墓群已經受到較嚴重的損毀。 專家介紹,關于古墓群里面究竟埋的是什么人,有沒有珍貴文物,還需要今后進一步的考古挖掘才能知道。 5百年墓下有2千年的古墓 古墓群的發現充滿戲劇性。黃埔區負責人介紹,古墓所處之地本來是文沖陸氏第六代祖先陸勝余和妻子陸戴氏的合葬墓,距今已經有不下500年歷史。此前,家族中的“拜太公”儀式曾經中斷了長達60年。今年5月2日,家族中兩位老人擔心死后再無人知道此墓,于是集合了20多位后代前來拜祭。誰知,眾人來到山腳時卻發現,墓碑已經不復存在,迷宮式的墓道卻裸露在地表,足有20多條,墓道上方有明顯被破壞過的痕跡。 原來,該山地屬于文沖社區第十六生產社,今年2月至3月期間,承包人計劃種植樹木,于是將山地挖土推平,以致破壞了陸氏墓地。發現古墓受損后,陸氏后人立即將情況上報到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搶救性考古挖掘的過程中,考古人員又挖出了更古老的墓,而文沖陸氏第六代祖先的古墓只是埋在這些磚室墓之上的墓葬。 (記者蔣雋通訊員鄭偉德任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