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文化部、商務部下發《關于加強網絡游戲虛擬貨幣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同一企業不能同時經營虛擬貨幣的發行與交易,虛擬貨幣不得用于支付購買實物,并嚴厲打擊利用虛擬貨幣從事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分析人士認為:《通知》短期內將對網游廠商的營收構成影響;企業通過模式調整來拓展新的客戶價值已迫在眉睫。 規范秩序 近年來,網絡游戲虛擬貨幣被廣泛用于網游經營中,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2008年中國網絡游戲虛擬物品交易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新問題隨之產生,用戶權益缺乏保障,市場行為缺乏監管。 海通證券分析師王茹遠認為,《通知》從規范游戲市場的動機出發,有利于打擊和規范“盜號”、“私服”、“外掛”,以及較為隱蔽的涉嫌“賭博”等現象。 市場研究機構易觀國際分析師玉軼認為,《通知》首次明確了網絡游戲虛擬貨幣的定義,承認虛擬貨幣屬于財產,并提出虛擬貨幣的發行、流通、服務、退還、安全保障等要求,從而保護了消費者個人財產安全。另外,《通知》抬高了游戲運營商的準入門檻,表明政府部門凈化市場環境的決心。 利益受損 受新政策出臺影響,在海外上市的國內網游企業的股價近日普遍出現下跌現象,一些海外證券機構甚至下調了中國部分網游企業的證券評級。 王茹遠認為,《通知》中對網游公司影響最大的是規定“網絡游戲運營企業不得在用戶直接投入現金或虛擬貨幣的前提下,采取抽簽、押寶、隨機抽取等偶然方式分配游戲道具或虛擬貨幣”。如果現有網游公司嚴格執行這條規定,預計可能會影響5至10的收入。 對于禁止“開寶箱”等賭博類玩法所帶來的影響,文睿研究高級分析師易飛凡認為,一方面剎住了游戲中賭博之風的蔓延和泛濫,維護了健康的游戲環境,保障了游戲玩家的利益;另一方面,此類玩法被禁止后,也將刺激游戲企業去開發更多健康的游戲玩法以吸引玩家付費。 急需創新 易飛凡表示,《通知》的關鍵是在后續政策上,預計一方面會拓寬監管范圍,另外一方面會出臺監管細則。在此情況下,他建議游戲企業當前首先要取消“開箱子”等賭博類玩法,并改革點卡寄售系統。 同時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網游行業的監管將加強,內容的分級、營銷方式和媒介都或將成為監管的下一個環節。而此次網游虛擬貨幣新規定的出臺,給運營商帶來的挑戰是如何在不破壞游戲平衡性的前提下,快速尋找到新的客戶價值,從而刺激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