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政協委員呼吁警惕大豆“基因污染”
“保護我國大豆基因純潔,維護大豆產業安全,不僅對保障農村經濟發展和以種植大豆為主的農民利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對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遺傳多樣性具有長遠的歷史意義。建議加強優質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建設,將大豆納入國家糧食安全應急體系。”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孫東生呼吁警惕大豆“基因污染”,建議對我國非轉基因大豆實施原產地保護。 孫東生介紹,大豆種質面臨“基因污染”的威脅,自1996年轉基因大豆商品化以來,全世界范圍內的大豆、玉米、小麥、棉花等先后受到進口轉基因品種的污染。我國每年進口轉基因大豆超過三千多萬噸。這些大豆一旦種植在田間,就可能通過花粉傳播等形式將人工的特性傳播給近親品種,造成基因漂移,導致“基因污染”,破壞我國的大豆種質資源。 孫東生說,轉基因大豆進入我國后,大部分進入了有外資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業,致使以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為原料的國內食品油企業紛紛停業停產。據統計,目前黑龍江省90以上的油脂壓榨企業無法正常開工。在我國,幾千年來大豆一直是傳統的營養食品,它的安全性是轉基因大豆所不能比擬的。 孫東生建議應盡快按中央1號文件精神制定具體的配套措施并予以實施,應將大豆及大豆加工納入國家糧食安全應急體系,制定非轉基因大豆產業保護發展規劃,建立我國獨立的食品油原料基地,確保非轉基因大豆優良種質資源安全,培育壯大本土食用油加工企業。同時要提高轉基因大豆進口的門坎,控制轉基因大豆的進口數量,對主要以進口轉基因大豆為原料的企業,可以考慮提高稅率、強制明確標識等措施。對非轉基因大豆的種植、加工及銷售給予必要補貼和優惠,鼓勵企業重組、新產品開發和產品出口,支持品牌維護、品牌經營和管理。同時加大對農產品科研的投入力度,培育優質高油高蛋白品種,使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病蟲、抗逆、高產、優質、高效的新品種早見成果,盡快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生產,提升我國大豆產業的競爭力。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