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題的提出 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壩體內的防滲墻混凝土澆筑采用了“水下直升導管法”。它是防滲墻施工中最后一道、也是關鍵的一道工序,它關系防滲墻的質量和工程的成敗,所以必須加強管理,認真對待,必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炷翝仓樌瓿。但是混凝土澆筑過程又是一個多種工序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共同完成的系統過程,混凝土澆筑時的泥漿質量、混凝土生產系統、運輸系統、澆筑系統,不論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是機具突發性的損壞,指揮調度失誤,就可能發生問題,一旦發生問題或事故就要果斷妥善處理;炷翝仓^程中常見的事故主要有卡塞、堵管、裂管、爆管、掉管、提脫管、筑管、導管上浮、串槽、斷樁等,最嚴重也是較難處理的事故是斷樁。黃壁莊水庫副壩防滲墻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就曾出現過這些問題,發生這些問題既影響防滲墻的工程質量和進度,也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因此通過這些事故發生過程的分析研究,總結其預防和處理措施,對防滲墻的施工是大有裨益的。 2、常見事故的原因分析、預防及處理措施 2.1卡塞 混凝土開澆時,導管內部隔離泥漿與混凝土的球塞被卡住稱之為卡塞,這種情況比較易控制。 2.1.1卡塞原因a.導管塞的形狀和制作材料不當。圓柱形、帽形導管塞,木材、鋼板等硬質材料制作的導管塞容易被卡,現在這種形狀和材料的導管塞都已不用,一般采用橡膠空心球塞用防水膠布纏裹后能杜絕卡塞事故。b.個別導管管節受損變形過大,易造成卡塞,因此下管時要認真檢查。更換不合格管節。c.開澆時不先澆筑砂漿,或砂漿中含有碎石也有可能造成卡塞事故,故開澆時一定要先澆筑適量的砂漿。 2.1.2卡塞的處理方法如果剛開澆時發生堵管可判為卡塞,應提升導管,仍不下料,應立即拆卸部分導管直至被卡部位,然后重新下管澆筑。 2.2堵管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導管被堵或其中異物堵塞,使澆筑中斷,這種情況稱為堵管。黃壁莊水庫副壩防滲墻第四標段144槽段開澆后不久便因兩次堵管而被迫中斷澆筑,采取多種措施補救未果,最后將導管提出重新清孔澆筑。 2.2.1堵管原因a.所用導管內徑過小或使用變徑導管,使導管堵塞,盡管這種情況少見,但應引起注意。b.混凝土坍落度、擴散度過小、和易性差,在導管內形成結塊導致堵管。c.混凝土在拌制過程中混有超徑石,或混凝土拌合站與運輸車內的大結塊,在下料過程中因料口把關不嚴進入管中造成堵管。d.混凝土坍落度過大,混凝土產生離析,粗骨料集中而導致堵管。e.混凝土初澆時,導管下口距孔底太近、孔內泥漿落淤大,止水栓排不出導管形成堵管。f.混凝土澆筑方法不當、運輸能力差,澆筑速度慢或中斷時間長,管內混凝土流動性能喪失導致堵管。 第四標段144槽堵管原因主要是冬季施工,混凝土內有較大凍結塊,料口把關不嚴而造成的。 2.2.2堵管預防措施槽孔清孔時保證良好的泥漿,防止清孔過后落淤過大;導管底口距離孔底要符合設計要求;澆筑時溜槽口注意把關,防止超徑的團塊、骨料進入導管;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和供應強度,組織協調好各環節的施工,確保澆筑混凝土的進度的連續性和均衡性。 2.2.3堵管問題的處理a.澆筑過程中發生堵管時,仔細分析堵管原因及位置,查對澆筑記錄,確認管底位置和埋深,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其他導管同時被堵。b.以最大限度上下反復抖動導管,開始時,每次提升不宜過高,不得向下猛蹾,以防引起導管破裂、混凝土離析等問題,而增加處理難度。c.若以上處理方法均無效,應果斷抓緊時間起拔導管重新下管澆筑。重新澆筑時,管底應插入混凝土0.5~1.0m,同時以小抽筒抽凈管內泥漿,并至少注入1.0m3砂漿。 2.3筑管 混凝土澆筑時,因混凝土初凝,導管不能提升稱為筑管(埋管)。 2.3.1筑管原因混凝土坍落度較小,溫度偏高,使混凝土的初凝時間過早。埋管過深不能起拔而筑(埋)管;停等時間過長混凝土強度上升造成筑管;導管連接法蘭盤和提升設備狀況不好造成筑管。 2.3.2筑管預防措施澆筑時嚴格控制入倉混凝土的質量,及時測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擴散度、溫度,不合格的混凝土嚴禁入倉;高溫天氣應加快澆筑速度保證供應強度;澆筑過程中勤活動、勤起拔、拆卸導管,嚴格控制導管的埋入深度,確保埋深不超過6m。 2.3.3筑管問題的處理a.筑管發生是因混凝土凝固所致,當筑管部位深度不大時,停止澆筑,拆開導管,采用明挖清除已澆混凝土頂面混漿層澆筑上段混凝土。b.筑管部位較深,筑管時間較長,只有拔出導管,重新打孔成墻。 2.4爆管 導管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破裂稱為爆管,常見破壞形式有焊縫開裂或管節連接螺栓斷裂兩種。導管破裂常發生在孔深較大的情況下,孔深超過50m時應加強警惕,防止爆管。Ⅳ-026槽段平均孔深60m左右,在澆筑過程中導管破裂,導管裂縫在距孔底6m和8m處,裂縫長均為30cm,寬3~4cm。 2.4.1爆管原因導管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孔深較大時,管內壓力遠大于管外壓力而導管的強度不夠或制作質量不滿足要求;處理堵管事故時向下礅管也可造成導管破裂或連接螺栓折斷,Ⅳ-026槽段澆筑時,卷揚機在提升導管時突然斷繩造成導管猛烈下蹾,而致導管破裂。 2.4.2爆管預防措施設計制作導管時,保證導管的強度和質量尤其是焊接質量;下管時檢查各管節的連接質量和導管的質量,謹防損壞的導管下入孔中;澆筑過程中保持各導管均勻下料,防止導管傾斜造成不平衡壓力。提升和下放導管的動作要慢,避免過大的沖擊力,尤其是開澆時防止管腳撞擊孔底巖石。 2.4.3爆管問題的處理導管破裂的位置一般較低,處理的關鍵是及時發現事故,對深度較大的槽孔澆筑時嚴加管理,發現管內混凝土面過低、漏漿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加大埋深,在后續澆筑時保持較大埋深,防止泥漿進入管內,若破裂位置較高則應拔出破裂導管重新下管。 2.5掉管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澆筑導管掉入混凝土中,稱為掉管。 2.5.1掉管原因澆筑過程中,導管下入過快造成管卡子開焊;鉆機剎車失靈、鋼絲繩拉斷、套勾拉直等而發生掉管。 2.5.2掉管預防措施開盤前檢查鉆機各部位是否靈活有效,不準帶病運行;導管下放要穩準,避免碰撞井架;開澆時檢查導管卡子、鋼絲繩、套勾是否牢固,對老化的管卡、鋼絲繩、套勾要及時更換。操作中加強責任心,注意觀察,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2.5.3掉管問題的處理如發現掉管應立即用撈針或繩套將導管打撈上來,并根據掉管位置的深淺區別對待,當掉管位置較淺時注意盡量不要使導管提出混凝土面以外,保證導管的埋深。當掉管位置較深,導管提出混凝土面重新下入導管后要抽凈管內泥漿,并保證導管的埋深。 2.6提脫 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將導管提出混凝土面以上,稱為提脫。導管提脫會造成泥漿混入混凝土內,使混凝土質量降低。 2.6.1提脫原因指揮失誤,導管提升過快,把導管提出混凝土面以上。拆管人員不清楚槽孔內導管長度,提起后發現管內返漿。鉆機剎車失靈,導致提脫。導管內混凝土面深度和導管埋深測量不及時,導管提升高度不準確,從而造成導管提脫。 2.6.2預防措施 a.開澆時檢查鉆機剎車部位是否靈活,如摘不掉剎車則及時關閉電源,使鉆機停止運行。 b.技術人員應精確計算導管下設的深度和埋深,認真核實導管拆卸記錄,防止誤算而提脫。 c.嚴格控制泥漿質量和清孔質量,防止落淤過大,并注意防止混凝土從導管外落入槽內形成混凝土面過厚,導致誤測混凝土面高度,同時采用適當的混凝土面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準確測量導管內外混凝土面高度。 2.6.3導管提脫問題的處理導管提脫事故處理的關鍵是及時發現和及時處理,當發現導管內混凝土面過低,突然大幅度下降或有泥漿由管底進入管內時應立即下放導管,增加埋深,直到管內情況正常。當發現導管提脫后,如管內進入較多泥漿而混凝土無嚴重混漿現象,可下入導管,用小抽筒抽出管內泥漿,再繼續澆筑。如導管反復提脫,確認槽內混凝土大范圍混漿,應停止澆筑按斷樁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