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合劑種類很多。如淀粉系列黏合劑、聚乙烯醇等。目前,大多數廠家都使用淀粉系列黏合劑。淀粉黏合劑比較其它黏合劑,有下列優點:1、粘著力強,容易滲透到紙質中產生粘著力;2、初粘度好;3、易貯存;4、粘好的紙板紙箱外觀堅挺平整,不易跑楞,不易吸潮。然而在生產中,淀粉黏合劑也存在著反應時間長,氧化深度不易控制,質量不夠穩定,反應過程比較復雜等不容忽視的缺點,此外,大部分廠家在生產淀粉黏合劑時機械套用工業氧化淀粉的反應條件,不能有效地控制和調整黏合劑的配方、工藝與氧化深度,不僅浪費了原材料,延長了反應時間,而且黏合劑的質量得不到控制,影響了瓦楞紙板的各種性能。因此在使用時,只須加入水和黏合劑,就可得預氧化淀粉黏合劑,用于瓦楞紙板的粘合。 實際上,即使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單面機和雙面機所使用的淀粉膠也有所不同。就瓦楞紙板的粘合而言,粘結機理是決定黏合劑配方的前提;而就黏合劑的質量而言,黏度和凝膠點則是衡量質量的兩項重要指標。 瓦楞芯紙與面紙的粘合主要是淀粉黏合劑的凝聚粘合,同時輔以滲透粘合和表面粘合。膠料滲透紙內表面及瓦楞芯紙表面,進入紙板的纖維間隙里引起滲透粘合。同時,面紙和瓦楞芯紙與黏合劑表面形成有黏合劑間的粘合,即形成表面粘合。滲透到紙板的黏合劑同紙板表面的黏合劑間形成一個集合,這種粘合本身分子間的粘合稱為凝聚粘合。三種粘合將面紙與芯紙緊密粘合。 瓦楞紙板粘合成型的每一步均與黏合劑的粘接機理有著直接關系。淀粉的性質是由于淀粉分子中含有易于發生化學反應的羥基,所以淀粉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淀粉分子中,相鄰鏈節上的羥基之間能形成氫鍵,從而增加了淀粉團粒在溶液中的穩定性。淀粉在使用過程中,通常總是先破壞團粒結構導致團粒潤脹。使淀粉分子水合和溶解,總的來說,稱之為淀粉的糊化過程。其粘合的全過程是在足夠的熱度和濕度的芯紙上完成的。涂敷于楞峰上的黏合劑逐漸浸潤,擴散并滲透入紙張纖維結構中。此時生淀粉將會迅速凝膠熟化并在高溫作用下蒸發掉水分,最后達到完全固化。當上述粘接機理瓦楞紙板的5個粘合步驟相同時,將獲最佳粘結效果。若黏合劑凝膠過快,將會造成因膠水擴散、滲透不夠而集結在紙板的表面并凝結成晶狀,造成紙板假粘;如黏合劑凝膠過慢,將會出現膠水大量地擴散并滲透到楞峰施膠線兩側而呈現白色線條狀,此時生淀粉因無法熟化而喪失粘性,致使紙板粘合欠佳。 由此可見,尋找黏合劑凝膠點將是解決紙板粘合效果的關鍵所在。由于單面機和雙面機的機構差異,決定黏合劑配方應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單面機應選擇黏度低、凝膠點較高的配方;而雙面機則應選擇黏度較高、凝膠點較低的配方,以滿足紙板粘合成型的需要。理由如下:在單面機上,由于其獨特的施膠機構決定其粘合過程是在高溫、高速的狀態下粘合成型的,在一瞬間內需要完成涂膠一滲透一相接一粘接一定型這樣5個粘合成型步驟。這就要求單面機黏合劑應是低黏度和高凝膠點,以利于膠水在極短的時間內滲透并粘合。在雙面機上,時間較長,且涂膠機構為冷態施膠,因此雙面機粘合過程是在常溫狀態下完成粘合成型。這就要求雙面機黏合劑應是較高粘度、較低凝膠點,以利于緩慢擴散、凝膠與粘接。正常情況下,單、雙面機黏合劑質量問題要求見表1。 表中數據并非一成不變。因為在生產過程中,機器所提供的蒸汽壓力和生產速度以及原紙含水率等都在不斷變化,所以要有針對性的及時加以調整,以滿足粘合成型的各步驟需要,達到最佳粘合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