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年當前水稻“兩遷”害蟲發生情況及趨勢分析
5月6-7日,全國農技中心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了早稻病蟲發生趨勢會商會,來自水稻主產區的測報技術人員及相關專家根據前期華南、西南和江南稻區“兩遷”害蟲發生情況,并結合蟲源基數、氣象條件和水稻生長情況等因素,綜合分析了“兩遷”害蟲發生趨勢,預計2009年早中稻前期“兩遷”害蟲發生形勢仍較為嚴峻,對水稻生產安全構成較大威脅。
一、3-4月份“兩遷”害蟲發生情況
據各地病蟲監測點調查統計,2009年華南、西南和江南南部稻區,“兩遷”害蟲始見期與去年相近或略有提前。3月下旬以后,華南、西南南部稻區出現明顯遷入,田間蟲口密度上升較快,局部稻區已超過防治指標。
(一)稻飛虱
1.燈下遷入早,褐飛虱比例高
華南、西南和江南南部大部稻區,稻飛虱始見期比去年提前3-5天,其中華南中南部和西南南部、華南北部和江南南部始見期分別在3月初和3月中下旬。3月中下旬以來,華南、西南南部出現了2-4次明顯遷入,燈下誘蟲量迅速上升。截止4月底,廣西和廣東西南部平均單燈累計誘蟲分別為772頭和192頭,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80.4和76.7,但褐飛虱比例分別為25.1和12.6,均超過去年同期2個百分點;云南南部江城、潞西單燈累計誘蟲分別達182948和21754頭,比去年同期分別增加69.2倍和1.8倍,4月16日江城誘蟲65368頭,為近年同期罕見;海南平均單燈累計誘蟲1635頭,與去年持平,褐飛虱比例81.4;福建、貴州、湖南和江西均監測到少量遷入,褐飛虱比例較高。
2.田間蟲口密度上升快,部分稻區超過防治指標
目前,華南和西南南部近期田間蟲口密度上升迅速,部分稻區百叢蟲量超過1000頭防治指標。廣西、廣東和海南北部、云南南部百叢蟲量一般300-600頭,廣西沿海稻區一般1000-1200頭,云南孟連百叢蟲量1524頭,局部田塊近3000頭。
(二)稻縱卷葉螟
1.始見期接近去年,部分稻區田間蛾量高
在華南、江南南部和西南東部稻區,稻縱卷葉螟始見期分別出現在3月上旬、4月上旬和4月中旬,大部與去年相近。近期,華南中西部出現一個蛾高峰,廣西沿海稻區畝蛾量一般700-1000頭,與去年相近,高的超過3000頭;貴州雜草趕蛾每畝100-300頭。
2.田間蟲卵量大,部分稻區出現卷葉危害
目前,廣西以低齡幼蟲為主,畝幼蟲量一般700-2000頭,沿海稻區局部田塊達4萬-6萬頭;廣東西南部畝幼蟲量300-1000頭,高的4000頭,卷葉率一般1-2,畝卵量1000-3000粒;海南東南部畝幼蟲量一般500頭左右,高的田塊3000-4000頭,卷葉率3-5。田間蟲卵量總體與去年持平,高于常年。
二、發生趨勢分析
目前,我國水稻品種和種植方式沒有發生根本改變,適宜于“兩遷”害蟲遷入為害;而境外存在一定“兩遷”害蟲蟲源,隨著當地水稻逐漸成熟收割,將有大量蟲源遷入我國;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夏季(6-8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多雨區位于華北南部至江淮地區北部,江南南部、華南、西南南部和西部降水偏多,登陸我國熱帶氣旋7-9個,較常年偏多,可能有北上熱帶氣旋影響我國長江以北沿海地區,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于水稻“兩遷”害蟲遷入、遷移、繁殖和為害,并可能導致其發生范圍進一步北移。
綜合水稻生長情況、境外蟲源和氣象條件,結合當前“兩遷”害蟲發生現狀,預計早稻、中稻前期“兩遷”害蟲發生形勢仍較為嚴重。5月份,南方大部稻區“兩遷”害蟲蟲量將快速上升。6-7月份,稻飛虱在華南大部、西南、江南南部稻區將大發生,并波及至江南北部、長江中下游稻區;稻縱卷葉螟在華南、西南東部、江南大部和長江中下游稻區偏重以上程度發生。
鑒于“兩遷”害蟲發生的嚴峻態勢,建議各級植保部門要切實加強監測,密切關注“兩遷”害蟲發生動態,按時上報水稻重大病蟲發生防治信息,及時發布中短期趨勢預報,科學指導農民做好防控工作。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