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海鹽加工技術 海鹽都是露天生產的,依靠太陽的輻射熱,使海水在大面積的鹽田內,通過自然蒸發,逐步濃縮析鹽。按產品計算,每生產1t鹽需要蒸發水量100 m3以上,占進灘海水體積的90%以上;海鹽生產中的蒸發面積,一般占鹽田總面積的92%~95%。影響海鹽生產的氣象因素有蒸發、降雨、氣溫、濕度,以及風速及風向等。 我國海鹽場多,海鹽生產工藝按照生產時期可分為3個類型: (1)一年兩季旺產型淮河以北各海鹽場大都屬于這一類型。當地冬季氣溫低,為淡產季節;春、夏、秋三季氣溫升高,本應為連續旺產期,但由于七、八月雨量大而集中,因此生產期被分割為兩段:上半年的“春曬”和下半年的“秋曬”。 (2)半年旺產期東南沿海的海鹽場大都屬于這一類型。當地春季回暖后,隨即進入“黃梅雨季”,1~6月份降雨頻繁,蒸發量低,甚至出現較大的負值。旺產期基本上在下半年。 (3)跨年度旺產型我國南海及北部灣地區的海鹽場屬此類型。當地冬季氣溫較高,雨量少,6~10月份降雨量較大,從而生產旺季成為跨年度的冬春聯曬季節。 海水制鹽工藝流程: 海水→納潮→鹽田蒸發制鹵→鹽田蒸發結晶→采鹽→原鹽集運→制成品鹽(剩余母液送化工廠綜合利用)→成品外運 (二) 湖鹽加工技術 (1)湖鹽洗滌脫水工藝 原生鹽質地堅硬、粒度大,平均粒度為3.93 mm,易于洗滌脫水。一般采用的流程為:水力管道輸送→水力旋流器→振動篩→鑄石槽箱刮板機→振動離心機洗滌脫水 再生鹽質地松軟、粒度大、平均粒徑為1.84 mm,易碎、不脫水、回收困難。一般采用:螺旋分級洗鹽機→刮板分級機→活塞式離心機洗滌脫水;同時可使各部溢流液集中回收、澄清,以減少粉鹽流失量。 (2)除鈣洗滌鹽加工工藝 除鈣洗滌鹽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湖鹽產品,它是通過先焙燒,然后浸泡、洗滌,將原生湖鹽中的主要雜質——石膏(CaSO4·2H2O)基本上除掉,使其含量降低到國家標準允許的范圍以內。其工藝原理是:將礦石焙燒至200~260℃時,其中的二水硫酸鈣脫水變成半水硫酸鈣,再將經過焙燒的礦石放入飽和鹵水中浸泡,經過搓碾,半水硫酸鈣便散成細微粒(粒度小于0.08 mm),懸浮于鹵水表面,然后經溢流排出:鈉鹽的顆粒此時雖也有所破碎,但絕大部分粒度仍在1 mm以上,沉于槽底,排出后經過脫水,即得成品鹽——除鈣洗滌鹽。 (3)真空制鹽用的湖鹽制鹵工藝 湖鹽生產廠(場)使用的真空制鹽原料是生產中廢棄的粉鹽、鹽蓋和坨地的邊角鹽。粉鹽和邊角鹽含石膏等雜質,鹽蓋中含泥砂和氯化鎂較多。粉鹽和原生鹽鹽蓋可按2∶1比例混合,粉鹽與再生鹽鹽蓋可按4∶1比例混合,以上各種原料也可分別使用。真空制鹽用湖鹽制鹵工藝主要有:化鹽桶制鹵工藝、長條形化鹽池制鹵工藝、螺旋攪拌化鹽槽制鹵工藝等三種流程。 (三) 井礦鹽加工技術 我國井礦鹽生產所用的原料總體分為兩類:巖鹽人工鹵水、天然地下鹵水。鹵水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空氣吹出法、塔爐脫氣法、支條架法、化學法、石灰(或燒堿)-芒硝法、石灰-石膏法、黃、黑(巖)鹵混合法、石灰-純堿法、石灰-芒硝-碳化法、燒堿-純堿-氯化鋇法等10余種。 制鹽工藝流程因所用原料、產品用途、生產用能方式的不同而有數種,但均有蒸發結晶、脫水干燥兩道主要工序:國內多采用真空蒸發、離心脫水、沸騰干燥工藝。不同組分的鹵水采取不同的制鹽工藝流程,除生產鹽外,同時回收石膏和芒硝等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