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是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則。行政行為必須公正、合法;違法的行政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
行政法治是指政府行政權的獲取和行使,必須以法律為依據,其行政行為不得逾越法律授權之范圍,否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它含有三個基本點:依法平等;受法限制;違法負責。
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與內容
行政合法、行政適當和平等保護是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
一、 行政合法
所謂行政合法是指行政權的獲取和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的精神、原則和規范,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1.行政主體合法。主體合法是指行政主體資格的取得符合法律的要求。內容包括:其成立須獲得法定機關的批準;已由組織法或組織章程規定了職責和權限;有法定編制并按編制配備人員;有獨立的行政經費預算;有辦公地點和必要的辦公條件;公告成立。
2.行政行為合法。行為合法是指行政主體實施的行政行為符合法律的要求。其內容包括:行政主體實施了作為或不作為行為;行政主體實施的行為在自己的職權范圍之內;行政行為符合法律的要求;所行使的行政行為是能夠引起法律效果的行為。
3.行政內容合法。內容合法是指行政行為的內容符合法律的要求。具體有以下兩點:一是行政機關非依法不得限制人民的權利或賦予其義務;二是行政機關非依法不得為特定人免除法定的義務或設定特殊的權利。
4.行政程序合法。程序合法是指行政行為的程序(含方式、步驟、順序)符合法律的要求。
二、行政適當
行政適當是針對行政主體的自由裁量權而言的,它追求的是合法前提下的合理性。
行政適當的內容包括:符合法律授權的目的;有充分、客觀的根據;充分考慮一切相關因素;不考慮不相關的因素;不違反客觀規律;符合習慣與倫理。
三、平等保護
平等保護是指行政行為沒有偏私,公正、公平。
平等保護要求法律規則上的公平。一方面要禁止恣意行政行為,一切按法律規則辦;另一方面是保證法律平等,法律規則把人、物和事情歸于一定的類別,并按照某種共同的標準調整它們。
平等保護要求法律適用上的公平。其含義包括如下內容:一是任何一個官員不應在其所裁決的行政案件中有直接的個人利益,相關行政人員應當回避。二是行政機關在做出影響相對人權利和義務的決定時,必須聽取相對人的意見。必要時應舉行聽證會。
違法行政與行政法律責任
一、違法行政及其行政責任制度
所謂違法行政,是指行政主體(行政機關、授權組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
其特征有三:一是違法行政的主體是行政主體;二是違法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的行政管理行為,而非民事行為;三是違法行政是行政主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即沒有履行行政法律規范規定的義務。
違法行政行為的構成有三個基本要件:一是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并具有相關的法定義務;二是行政主體有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即有違法的行政管理行為;三是這種行為是出于行為人的過錯,即客觀上違反了行政法律規范。
行政責任是指行政主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必須承擔的法律后果。行政責任制度是指對違法行政進行追究的相關制度。行政責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政府無責任時期;政府有限責任時期;政府完全責任時期。
二、行政法律責任的形式
行政主體的違法行政責任以補救為主。具體有以下幾種形式:通報批評;賠禮道歉,承認錯誤;恢復名譽,清除影響;返還權益;恢復原狀;停止違法;履行職責;撤消違法行政行為;糾正不當行政行為;行政賠償。
三、行政賠償責任
行政賠償的構成要件:一是違法行政行為必須是行政主體的職務行為;二是該行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中的侵權行政行為(含侵犯人身權和財產權);三是行政主體的違法行為對相對人造成了損害;四是侵權行為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侵犯人身權的違法行政行為,包括: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行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違法行為;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違法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侵害財產權的違法行政行為,包括: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務等行政處罰行為;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行為;違法侵犯財產權造成損害的其他行為。
行政法制監督
“監督”就是監察、督導的意思。行政監督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內部上下級之間,以及專設的行政監察、審計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廣義的行政監督泛指執政黨、國家權利機關、司法機關和人民群眾等多種社會力量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監督。
行政監督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預防、補救和改進的作用。強化行政監督的意義在于:完善憲政體制;制約行政權利;遏制腐敗現象;落實民主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一、執政黨的監督
黨對國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監督的方式有五個方面:一是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來實現黨對國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監督;二是通過黨的各級組織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具體實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令的過程實行監督;三是通過推薦優秀黨員干部擔任政府重要職務來實現黨對政府工作的領導和監督;四是通過宣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來實現黨對政府公職人員的領導和監督;五是通過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審查和處理黨員領導干部違反黨紀政紀的行為實行監督。
二、國家權利機關的監督
我國權利機關監督政府的方式和內容主要有以下九個方面: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計劃和財政預算、決算;審查政府的法規、決定和命令;質詢和詢問;視察和檢查;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受理申訴和檢舉;罷黜職務。
三、司法監督
司法監督包括:人民檢察院的監督、審判機關的監督兩類。檢察院對國家行政機關和國家公務人員實行監督的范圍是:法紀檢查;經濟檢查;偵查監督。審判機關監督的方式和種類有:通過憲法訴訟進行的監督;通過行政訴訟進行的監督;通過國家賠償訴訟進行的監督;通過刑事訴訟進行的監督。
四、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
監察機關為行使監察職能,履行下列職責:檢查國家行政機關在遵守和執行法律、法規和人民政府的決定、命令中的問題;受理對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違反行政紀律行為的控告、檢舉;調查處理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違反行政紀律的行為;
受理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不服主管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分的申訴,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由監察機關受理的申訴;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由監察機關履行的其他職責。
審計機關主要從經濟角度對國家行政機關進行監督。
五、公民監督
公民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主要包括:批評和建議;控告;檢舉和舉報;申訴;信訪。
六、社會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的主要形式有:新聞輿論監督;公眾輿論監督。
案例: 因深圳市公安局龍崗分局龍新派出所在轄區內懸掛“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伙”字樣以及“凡舉報河南籍團伙敲詐勒索犯罪、破獲案件的,獎勵500元”的橫幅,鄭州市民李東照、任誠宇認為橫幅侵犯名譽權,向鄭州市高新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求龍港公安分局在國家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深圳市公安局龍崗分局龍新派出所被訴歧視河南人一案,經媒體廣泛報道之后,“深圳掛橫幅民警向河南人當面道歉”,而“深圳河南老鄉簽名誓樹良好形象”。
思考:從深圳警方 “橫幅”事件分析其行政行為及法律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