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發電機組運行穩定與否關鍵在鍋爐,經濟效益如何重點也在鍋爐。特別是燃用劣質煤且自動化程度低的老鍋爐機組,要適應當前的商業化運營及以后的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穩定與經濟運行的難度遠遠高于新投產的自動化程度高的大型機組。然而在新老交替過渡時,老機組還要運行,并要參與市場平等競爭。 1 運行分析的必要性 鍋爐是否在穩定、經濟狀態下運行要看它的全過程,而不是一時的穩定和一次試驗分析結果。因為影響鍋爐運行穩定與效益的客觀原因很多,并且還有很多原因是外界引起的、突發的,且沒有時間界限。因此在實際運行中鍋爐運行工況變化較大。特別是在實行商業化運營以來,高、尖、平谷負荷差別相當大,因此對鍋爐運行工況的影響也相應增加。特別是燃用劣質煤且自動化程度比較低的老鍋爐機組,其運行工況的變化尤為顯著。除外界原因之外,鍋爐機組設備故障、重大操作等內擾工況的變化與相關專業設備故障和關聯操作也會造成鍋爐運行工況的變化,并影響鍋爐的穩定、經濟運行。例如開停機、加減負荷、啟停輔助設備、設備故障、投退高壓加熱器、煤質變化、供煤情況、鍋爐結焦、減溫裝置的投入、汽輪機真空高低、煤粉細度等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鍋爐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為了確保鍋爐在安全、穩定、經濟的長周期下運行,應有的放矢地解決設備存在的有關問題,為設備改造、技術改進、運行操作調整提供良好的理論依據和資料。 2 運行分析的范圍和方式 運行分析的范圍大到電網,小到電廠及單臺機組。運行分析的大方式是根據電網供需情況,水、火電負荷分配情況,制定本廠的大小修計劃,爭取一切可能發電的機會多發電、少消耗。運行分析的小方式是根據本廠各機組的運行穩定情況與效益高低及調度的安排,決定實質性開停機方式,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解決一些設備問題,力求機組穩定性好,經濟效益高。運行分析的細方式是根據廠內各臺機組的運行情況,從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角度進行深入細致的具體分析,找到影響機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設備問題,查出運行人員操作調整的不足,提出設備改造與技術改進的建議,從技術上指導運行操作調整。分析機組運行的經濟情況,對影響經濟運行的參數、小指標進行對比性計算與查找原因,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微觀上確保安全、穩定、經濟運行。 3 運行分析的層次 3.1 值班現場分析。值班現場操作人員直接監視設備的運行情況,直接進行各項具體操作。因此值班人員的現場分析最具實質性、靈敏性、代表性。因此要求值班人員要對機組運行情況的變化和各項重大操作進行具體分析,采取相應措施,達到穩定運行,提高效益的目的。例如,在開機過程中,鍋爐從點火升爐開始,所有設備相繼進入運行狀態,各方面的試驗數據表明,開爐階段是鍋爐效率最低的階段,也是運行狀態急劇變化的階段,因此,值班人員必須根據這一弱點從有關表計和現場觀察分析判斷設備運行情況和燃燒的好壞,努力做到平穩升溫升壓和燃料的完全燃燒。 升負荷期間,是鍋爐燃燒極不穩定期,也是鍋爐參數變化最大的時期。此期要完成鍋爐燃料的轉換,也就是說要從燃油轉換為燃煤,各類輔助設備要相繼投入運行,減溫裝置與給水系統要相應投運和倒換,高壓加熱器要隨機投入,機組負荷逐漸上升。也就是說機組要從開機狀態進入正常狀態運行,在這狀態轉變過程中,運行值班人員必須根據各種表計的反應,做出具體分析,有效地進行各項具體操作,實現安全、穩定、經濟過渡。 在正常運行中同樣要進行運行分析,因為鍋爐在正常運行狀態下也會遇到汽溫、汽壓、水位等參數和機組負荷的波動,燃燒工況、煙氣溫度與含氧量以及有關金屬溫度的變化。鍋爐運行值班人員要根據這些情況的變化及時分析原因,采取對策,以求得鍋爐運行的安全與運行工況的相對穩定和最佳的經濟效果。 在事故和異常情況下的現場分析更為重要,它是在鍋爐各種參數迅速變化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對這種情況的運行分析要求迅速、準確、全面,所以對運行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既要沉著冷靜地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變化,又要準確無誤地作出解除事故的分析判斷,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果斷處理。 現場運行分析判斷處理過程對現在新投產的大型機組而言是在電腦的協助下完成的,而對自動化程度低的老機組就全靠人腦的反映,因此容易顧此失彼,所以現場運行分析很重要。 3.2 中層問題分析。中層問題分析指的是車間一級技術管理人員經過調查了解機組運行情況,分析其中一些典型的問題,查出造成這些問題的設備、運行操作、外界影響等原因,分析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和方法。將信息反饋到生產現場,指導現場的運行操作,同時匯報上一級管理人員,為上級決策分析提供依據。 中層這一級的運行分析相當重要,因為它是將現場實際進行理論升華,再用它去指導現場操作,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過程。 3.3 高層決策分析。高層決策分析是將各個專業的中層問題分析進行綜合性處理,找到影響機組穩定運行和經濟效益的關鍵問題,制定解決設備問題,改變運行方式等重要決策和措施,為進行設備改造、技術改進提供方案,再按責任劃分布置任務,為穩定、經濟運行解決根本性問題。 4 運行分析的實效 金竹山電廠自1994年開展運行分析工作以來,為該廠6臺鍋爐機組的安全、經濟、穩定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確保了鍋爐機組的安全運行,杜絕了鍋爐幾大惡性事故的發生,例如鍋爐短期超溫爆管,嚴重滿、缺水和鍋爐滅火放炮。鍋爐四管爆漏次數從原來的每年70多次下降到1998年的14次和1999年的8次;減少了鍋爐滅火次數,全廠鍋爐滅火次數從1994年以前的每年540多次降到了1999年的110次;減少了鍋爐超、低溫次數,從1988年的83次降到了1999年的23次;避免了因鍋爐嚴重結焦而導致非計劃停運,鍋爐垮焦次數也大幅度降低;鍋爐運行穩定性大大加強,實現了負壓燃燒和機組啟停調峰及降負荷調峰;在商業化運營中幾乎沒有因運行責任而達不到調度負荷曲線要求的,機組能啟能停,負荷能加能減;等效可用系數從78.3%提高到了1999年的90.79%。通過運行分析,發現了大量設備的缺陷和隱患,提出了很多有關鍋爐設備改造的建議,例如:鍋爐制粉系統改造,防止鍋爐底部漏風,防止鍋爐受熱面結焦與鍋爐燃燒系統改造等。這些建議再通過運行分析論證之后,由主管部門作出決策并實施;通過運行分析,指導運行調整,降低各項損失,為該廠1996年各項經濟指標達部標打下了基礎;通過運行分析,穩定了鍋爐燃燒,節約了大量的助燃用油,燃油消耗量從原來的每月1 000多t下降到現在的年耗量3 000 t左右,在機組逐年老化的情況下,鍋爐效率還保持著達標時期的好水平。 由此可見,加強運行分析極其重要,效果顯著,它是現場操作的經驗總結,是優化運行操作的技術措施,是設備改造的現場資料,是穩定鍋爐運行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