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水庫運行管理情況 從平原水庫管理隸屬關系看, 千萬方及其以上的屬縣區水利部門統一管理,管理人員人數差別較大,有的6-9人,有的20人左右,有的多達85人;千萬方至百萬方的一般屬鄉鎮管理,管理人數多在2--3人;百萬方及其以下的小型水庫屬村隊管理,管理人數一般在1--2人。從編制性質來看,縣區和鄉鎮管理單位多是事業編制,實行的是企業管理方式;村隊所管理水庫由村集體組織決定管理辦法和方式。 該區目前只有那些實施城鄉統一供水的平原水庫是基本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管理的,其他水庫都存在一些計劃經濟的“后遺癥”。平原水庫從引黃渠道引水、經泵站提水需一定費用,加上蒸發、滲漏損失,水的成本較高,向農業低價位供水,屬“逆價銷售”。還有,如某些水庫在建設過程中為降低費用,沒有付給農民征地費,而答應農民在若干年內免費為其灌溉,給水庫管理帶來了隱患。由于不收水費,農民在灌溉過程中沒有節水意識,水資源浪費嚴重,管理單位難以管理,且蓄水越多,包袱越重,致使管理單位缺乏積極性。由于沒有真正把水當作商品來對待,管理單位財務入不敷出,水庫管理步履維艱。有的水庫存在管理人員一年多時間領不到工資的情況。向城鎮工業供水,本來是有利可圖的,但有的為吸引外地投資,把水庫向企業送水的水價定得低于成本,給水庫的正常運行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 6 用水量調查分析 6.1 城市生活用水 2005年我市城區人口28萬人,按現狀水平年實需生活用水1336萬立方米。一方面,考慮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將進一步得到改善,用水標準將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隨著濱州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市區建設發展迅速,城市規模正向東、西、北方向擴展,大量農業人員轉變為城市人口,盡管隨著需水管理和節水技術的不斷使用和提高,需水定額的增長趨勢將逐步變緩,但是濱州市區生活用水總量仍將會大幅度增加。 6.2 工業用水 2005年現狀水平,城區統計范圍工業實用黃河水1941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33.9%。 綜合分析我市城區工業用水:2000年以前,隨著東郊水庫等供水設施的建設,基本滿足了我市城區工業發展的需要。近幾年在跨越式發展戰略的推動下,城市新區和城南、城北開發區內工業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隨著為新城區供水的濱州南海供水公司、西海供水公司和為城南開發區供水的龍潭水庫等城市供水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城區工業用水量將迅速增加。 6.3 農業用水 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和水資源總量的日益減少,農業用水量難免還要受到沖擊。農業要在不增加引黃總量的情況下,提高農業種植效益,只有考慮從開源與節流兩方面加大力度,以實現濱州范圍內水資源供需的大體平衡。當前濱州灌溉水利用系數還比較低,土渠水利用系數一般為0.4~0.46左右,其中小開河、韓墩灌區通過節水改造后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53和0.51,可見,農業灌溉節水還有很大潛力。 7 “十一五”期間工、農業及生活用水需求預測 7.1 工業用水 工業用水預測除與工業發展速度、節約用水和供水過程中的跑、冒、滴、漏有關外,還需考慮工業結構調整、用水管理、循環利用率的提高和工業技術進步等因素對工業用水的影響。近幾年在跨越式發展戰略的推動下,城市新區和城南、城北開發區內工業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隨著為新城區供水的濱州南海供水公司、西海供水公司和為城南開發區供水的龍潭水庫等城市供水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城區工業用水量將迅速增加。 7.2 農業用水 隨著濱州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生活和生態用水將會大幅度增加,在國家“先生活、后工業、再農業”的供水原則下,農業用水就會被擠占,到時農業用水缺口將分別大于2.56億m3和4.34億m3。由于灌區內沒有其他有效替代水源,受水資源短缺的制約,必須考慮調整種植結構和灌溉方式,進一步推廣先進節水技術,加快向節水、高效益型農業轉變。預計到2010年,農業需水量不會大于現狀水平年需水量。 7.3 生活用水 濱州城區生活用水均為各水庫引蓄的黃河水,因水庫的蒸發、滲漏等因素造成損耗,還有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鎮生活需水綜合定額的增大,因此,實際引用黃河水量要比預測計算生活需水量1577.54萬m3大得多。 8 非汛期水庫用水對本河段水資源調度管理影響分析 隨著各灌區日供水量的不斷提高,所需黃河水也隨之增加,而非汛期黃河來水偏少,要達到黃河不斷流的目標,必須嚴格按調水指令進行操作,調引黃河水。在執行黃河水量統一調度的基礎上,加強汛期大水間水庫蓄水,避免引水與黃河斷流之間的矛盾,因而要加強在汛期多引多蓄黃河水,以保證用水需求。 9 存在的問題 9.1 工程技術方面 主要問題是水庫占地面積大、圍壩長,蒸發量大,滲漏量大,水質難保證,壩體維護費用大。我市所建平原水庫,除毛家洼水庫、幸福水庫等少數幾座是使用砼板防滲襯砌的外,其他大都結構形式存在不足之處,主要是大多采用低矮的均質土壩。而且水庫面積大、圍壩長,蒸發、滲漏損失相當大,水的有效利用系數較低,蓄水的成本也較高。另外由于水深較淺,水中氨氮含量高,藻類等生長過剩,加之蓄水與地下水長期交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庫水質。還有,因為土壩抗沖刷能力弱,雨沖浪蝕破壞了壩體,一方面降低了水庫蓄水能力,另一方面造成維護費用居高不下。建設平原水庫要占用較多的耕地,從發展角度來看,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尤其在非沿海縣(區),適宜選作庫址的荒堿澇洼地越來越少。解決上述平原水庫諸多問題的對策是,努力加大圍壩高度,縮小占地面積,增加水深,降低征地、遷占等費用與筑壩土方量;對已建水庫盡快實施增容改建、擴建,增加蓄水能力,配以有效的防滲措施,如砼板襯砌、水泥土防滲等。一個簡單的數據可以說明問題,一個7000畝水面的水庫,如果蓄水加深1米,則增加庫容467萬方,相當于建一處中型平原水庫,而其滲漏和蒸發損失卻沒有增加多少。尤其是在近年來天氣連續干旱,黃河來水明顯減少的情況下,水源越來越難調蓄,減少蒸發就等于增加蓄水,科學合理地建設和利用平原水庫已成為一項長久大計。 9.2 管理運行方面 主要問題是管理粗放、水價背離成本,有的管理單位有名無實,生計艱難。從我市的平原水庫管理隸屬關系看, 千萬方及其以上的屬縣區水利部門統一管理,管理人員人數差別較大,有的6-9人,有的20人左右,有的多達85人;千萬方至百萬方的一般屬鄉鎮管理,管理人數多在2--3人;百萬方及其以下的小型水庫屬村隊管理,管理人數一般在1--2人。從編制性質來看,縣區和鄉鎮管理單位多是事業編制,實行的是企業管理方式;村隊所管理水庫由村集體組織決定管理辦法和方式。 該區目前只有那些實施城鄉統一供水的平原水庫是基本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管理的,其他水庫都存在一些計劃經濟的“后遺癥”。平原水庫從引黃渠道引水、經泵站提水需一定費用,加上蒸發、滲漏損失,水的成本較高,向農業低價位供水,屬“逆價銷售”。還有,如某些水庫在建設過程中為降低費用,沒有付給農民征地費,而答應農民在若干年內免費為其灌溉,給水庫管理帶來了隱患。由于不收水費,農民在灌溉過程中沒有節水意識,水資源浪費嚴重,管理單位難以管理,且蓄水越多,包袱越重,致使管理單位缺乏積極性。由于沒有真正把水當作商品來對待,管理單位財務入不敷出,水庫管理步履維艱。有的水庫存在管理人員一年多時間領不到工資的情況。向城鎮工業供水,本來是有利可圖的,但有的為吸引外地投資,把水庫向企業送水的水價定得低于成本,給水庫的正常運行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 10 建議和對策 近幾年持續干旱暴露出來的問題和旱災教訓,使我市充分認識到必須進一步加強蓄水工程建設,盡快提高水資源調控能力,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必須繼續堅持“千、百、十”的蓄水工程建設方針,即縣區抓千萬方水庫,鄉鎮抓百萬方水庫,村隊抓十萬方水庫建設,做到層層有規劃指導,級級有任務目標,努力保障高產高效農業的需求,保障工農業和城鄉居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長期蓄水適宜規模根據濱州市地理位置、經濟發展需求和可供水量分析確定。仍以引黃供水為主,輔以南水北調長江水和攔蓄部分地表徑流作補充,在充分挖掘內陸縣區蓄水潛力和科學管理運用蓄水工程的基礎上,向沿海拓展,在小開河、韓墩、簸箕李三大灌區的下游興建一批大型蓄水工程。目標是綜合運用庫、塘、閘三位一體蓄水工程,實現全市總蓄水能力突破7億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