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E·斯通和J·薩姆勒斯認為: 1.流行時裝的產生取決于消費者對新款式的接受或拒絕。這個觀點與眾不同。二人認為,時裝不是由設計師、生產商、銷售商創造的,而是由“上帝”創造的。服裝設計師們每個季節都推出幾百種新款式,但成功流行的不足10%。 2.流行時裝不是由價格決定的。服裝服飾的標價并不能代表其是否流行。但在研究中筆者發現,一旦一種高級時裝出現在店頭、街頭,并為人所歡迎,那么大量的仿制品就會以低廉的價格為流行推波助瀾。 3.流行服裝的本質是演變的,但很少有真正的創新。完全的的新只有兩次,一次發生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一次發生于1947年迪奧發表的新外觀。一般來說,款式的變化是漸進式的。顧客購買服裝只是為了補充或更新現有的衣服,如果新款式與現行款式太離譜,顧客就會拒絕購買。因此,服裝企業更應關注“目前流行款式”,并以此為基礎來創新設計。 4.任何促銷努力都不能改變流行趨勢。許多生產者和經銷者試圖改變現行趨勢而推行自己的流行觀念,但幾乎沒有一次是成功的。即使是想延長一下流行時間也是白費氣力。因此,服裝商人一般是該出手時就出手,該“跳樓”時就“跳樓”。 5.任何流行服裝最終都會過時。推陳出新是時裝的規律。服裝失去原有的魅力,存在便失去意義。 六、服裝流行花期 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原理,筆者將服裝的市場生命周期,叫做“流行花期”。 1.花蕾期——流行啟蒙期(顧客數占10%); 2.花放期——流行追逐期(顧客數增35%); 3.花紅期——流行攀頂期(顧客數增40%); 4.花敗期——流行跌落期(顧客數增15%)。 服裝流行花期的特點:花敗期跌落線不會很長,因為任何經銷商不會努力阻止它下降,反而會“甩貨”加速其跌落。 七、服裝六大屬性 品牌、款式、顏色、面料、做工、價格。 八、服裝二大族類 品牌族與款式族。 1.一類企業追求服裝品牌——制造品牌服裝; 2.另一類企業追求服裝款式——制造款式服裝。 3.一類顧客追求品牌服裝——關愛生活形象; 4.另一類顧客追求款式服裝——注重個性體現。 九、女性顧客三大族 筆者認為,觀人看“項”——看脖子上的飾物,可以顯示其人生。 筆者把女性服裝顧客細分為三大類: 1.紅項族——項上有寶石飾物者; 2.黃項族——項上有金銀飾物者; 3.白項族——項上無飾物者。 經筆者研究,在購買服裝時對“品牌”和“款式”的選擇上,各類細分群以社會地位、經濟實力不同而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 品牌與款式選擇的比率如下: ●紅項族:8∶2開(80%首選品牌,20%首選款式); ●黃項族:5∶5開(50%首選品牌,50%首選款式); ●白項族:2∶8開(20%首選品牌,80%首選款式)。 十、服裝購買三步曲 (看)款式——(摸)面料——(問)價格。 十一、服裝購買的特點 這個特點就是:十分在意他人的評價。 由于服飾也是穿給別人看的,服飾具有自我展示作用,因而顧客在購買服裝時比較在意他人的看法,在選購時一般會征求同伴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