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磷化工產品的生產、出口和消費大國。但是,我國磷資源的消費構成(磷肥占676%、飼料磷酸氫鈣占5.2%,黃磷占16%)基本處于磷礦初級和次級消費階段,總體科技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落后10-20年,人均消耗量、產品種類和質量等方面也存在相當大的差距。4月下旬在中國國際磷化工發展高峰論壇上獲得通過的《中國磷化工’十一五’發展指南》提出,要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優化礦業布局,加強自主創新及技術進步,促進磷化工業可持續發展。我國磷礦資源比較豐富,如何將這種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成為業內人士關注和探索的課題。 中國已成為世界磷化工生產大國 據中國化工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趙秀云介紹,世界磷化工格局近年來發生了很大變化,產品結構和布局都進行了調整,正在向著國際化、大型化、精細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由于市場競爭過度、資本收益率越來越低,國際上一些百年磷化工生產企業,如德國赫斯特、法國羅地亞、英國奧爾布萊特·威爾遜等,從20世紀90年代起便紛紛退出磷化工產業領域。目前,世界上磷化工普通產品的供應主要來自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磷及磷制品產業發展迅猛,主要產品黃磷、磷酸、三聚磷酸鈉的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占據了世界2/3的市場份額,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磷化工生產大國。 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磷化工產業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中國磷化工企業之間的競爭。 中國磷化工產業的發展面臨如下形勢: 一是磷及磷制品行業發展起伏與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息息相關盧電力供應、資源配置密不可分。 國內宏觀經濟政策越寬松,各行各業發展速度就越快,電力供應也就越緊張,高能耗的磷化工產業受電力供應限制就越大;隨之黃磷生產量減少、市場供應緊缺,下游磷化工產品也就緊俏,企業效益也會較好。 反之,國內宏觀經濟政策一旦緊縮,各行各業發展就會受到制約,電力供應就會過剩,高能耗的磷化工產業的電力供應就有保障,隨之黃磷生產規模擴大、市場供應過剩,下游產品市場就競爭激烈,企業效益滑坡。 今年3月份。按常規應該是黃磷產區電力供應的枯水期,黃磷產量下降,價格上漲。可是,今年不漲反跌,從當初的11500~12000元/噸跌至10500元噸左右,導致下游產品價格大跌,市場需求不足,大部分采購商持觀望態度。從市場的變化情況來看,磷及磷制品的生產已經進入了從高價到低價的下跌期以及生產經營的低潮期。預計下半年費供產區進入豐水期后,電力供應好轉,磷化工產業就會出現產品嚴重過剩、市場競爭激烈的局.面,行業將面臨大洗牌、大分議于大改組。只要電力供應好轉.載礦供應充足,企業有條件開工模產之時,就是磷化工產品市場大_戰的開始,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將一會脫穎而出,成為引領行業發裁的排頭兵。 二是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競爭能力無法增強。黃磷生產成本今非昔比,成本組合大大提高;一是磷礦價格成倍上漲;二是電力價格上調;三是物流成本、勞動力成本、管理成本已經大大上升,生產企業的社會平均黃磷生產成本已經達到或超過10000元/噸以上。 三是外貿出口競爭優勢減弱,擴大市場機會很難。磷化工產業的發展與外貿出口緊密相連,近幾年由于國內磷化工產品價格不斷上漲,下游產品客戶采取了一系列對策,如開發新品取代磷化工產品、到其它有優勢的地方開發供應渠道、減少使財量以平衡成本等來應對磷化工產品的高價格;我國政府也道這取消出。退稅、增加關稅來糧制磷化工產品的出口。 四是多元化經營鄉致競爭加劇。由于高額利潤的驅動和準入門檻較低,許多外資、民資和電力壟斷部門紛紛開始投資磷化工產業.最終造成了產緒的過剩。 規模化、集約化是磷化工行業惟一選擇 今年以來,我國有關部門加大了對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行業的布局和產品結構的調控力度,磷化工行業即在其中。而在前不久商務部等三部門公布的2007,年加工貿易禁止進出口商品目錄中,又新增了黃磷(白磷)、紅磷、其他磷。對此,有關專家呼吁,磷化工作為資源消耗型產業,急需加強自主創新及技術進步,向深加工轉移。 首先,磷化工產業應向資源最佳配置集聚,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中國的磷化工產業是從沿海起步不斷向資源產區轉移的,實踐證明,磷化工產業的發展必須走礦、電、磷相結合的道路,即發展磷化工必須有磷礦資源和電力優勢。隨著磷礦資源行政整合力度的到位,擁不擁有自己的磷礦已經成為制約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但是,電力是生產磷化工產品的重要條件,即使有了磷礦卻沒有電力比較優勢,磷化生產品就沒有優勢。此外,具備物流成本優勢也很重要,遠離市場就勢必加大物流成本。所以,磷化工產業向有資源優勢的地方轉移,實現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是大勢所趨。所有磷化工企業必須對自己重新進行戰略定位,確定自大在市場競爭中的合理座標,制訂正確的戰略措施,否則將會被市場淘汰。 其次。磷化工企業要變競爭對手為競爭聯手,增強市場競爭力。中國的磷化工產業在國際市場上有相當份額,所以國際磷化工產品的市場競爭是中國企業對中國企業,是中國人自己與自己的競爭。磷化工企業要努力變競爭對手為競爭聯手,在互利合作、創造優勢、實現共盈的基礎上,通過以資本為紐帶、加工貼牌、委托管理、股權互換等方式來實現聯合。各類企業要相互合作、一致對外,中國的磷化工行業才有出路。 第三,磷化工行業加強自主創新,努力實現產品結構的精細化和系列化。我國磷化工低級產品占據了國際市場的相當份額。高附加值的。精細的磷化工產品開發滯后,無法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鑒于國際同行對我們實行技術封鎖,我們只有向科技要效益,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加強精細化、系列化磷化工產品的深度開發,提高產品的高科技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第四,經營戰略國際化,資本結構多元化。光靠中國市場發展磷化工產業空間有限,必須用國際化經營的眼光和思維來發展磷化工產業。中國發展磷化工產業是有優勢的,國際上一些磷化工生產經營的老企業由于種種原因正在剝離磷化工產業,這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如何加速國際化進程,光靠產品出口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走資本國際化的路子,要與國際磷化工企業合作,通過股權互換。合資合作、貼牌生產、委托經營等方式,打響中國磷化工品牌,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上有立足之地。 節能降耗,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能源價格不斷上漲,電力供應緊張,加上磷礦資源緊缺,導致黃磷生產成本上升,下游磷化工產品的生產成本也隨之增高。 從長遠來看,黃磷價格上漲的趨勢難以逆轉,并將對下游磷化工產業產生不利影響。為此,政府有關部門已加大對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產業的布局和產品結構調控力度,而磷化工也急需向深加工轉移。據介紹,2004年以來,我國磷化工行業投資增加,導致產能過剩,行業進入低迷時期。此后大型的磷化工企業開始了以向上游獲取資源為主題的行業整合,目前此輪整臺即將結束,行業發展態勢逐漸向好。 磷化工企業是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我國磷化工行業節能降耗空間很大。目前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只注重規模擴張不注重污染治理的發展已經不能再存在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對磷化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渣、廢水進行綜合利用,走循環經濟之路,這樣才能實現磷化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否則;犧牲環保發展經濟會造成社會壓力,企業也很難實現健康、穩定、持續發展。遵照循環經濟的發展思路,磷化工企業應積極采用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在發展新產品的同時,要注重’三廢’治理和副產品的循環利用,以循環增效的觀念指導發展,使產品鏈2間互相聯系。此外要考慮’電磷結合,礦化結合’的資源配置原則,實現上下游一體化的發展方式,構建綠色磷化工產業鏈。 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應作為重大課題加快研究。如,黃磷尾氣副產的一氧化碳的回收問題。一氧化碳是非常寶貴的化工原材料,可以生產甲醇、甲醛、聚甲醛、甲酸、甲酸甲酯、碳酸二甲酯等重要化工產品,但目前多數黃磷企業由于規模小,不好利用,只能放空,僅有一部分企業用作燃料或生產價值很低的甲酸鈉或甲酸鈣。黃磷生產副產的廢渣,目前少量用作建材原料,大部分堆放。磷渣可用于生產硅肥,我國很多地區的土壤缺硅,硅肥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等有明顯的增產效果,該產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此外,磷渣也可加工成保溫材料。磷渣的主要成分是跨酸鈣。從出渣口流出時是熔融狀態,可以每接加工成膨松的纖維;用于會凝論增破一保溫,其成本較硅酸錯料推低得多,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濕法磷酸生產所產生的磷石膏的利用也是重大課題,近年來開發了磷石膏制水泥工藝并取得了成功,磷石膏制石膏板、石膏砌塊以及用作水泥添加劑等技術也取得了重大進展,逐步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這些工藝的開發為磷化工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