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產品以其耐化學品、耐高低溫、耐老化、低摩擦、絕緣等優異的性能,廣泛應用于化工、機械等領域,已成為化工行業中發展最快、最有前景的行業之一。長期以來,全球含氟高分子材料的生產能力與消費需求快速同步增長,全球消費增長率在4%左右,而我國的年增長率超過15%。我國與美國、日本、歐盟形成了世界四大氟產品生產和消費區。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原先高成本的氟產品開始顯現出較好的性價比,市場對氟產品的需求大幅增長,加之清潔發展機制(CDM)減排交易將給氟生產企業帶來巨大收益,我國氟化工產業面臨良好發展機遇,市場空間日益擴大。 發展空間巨大 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氟化工產業的生產技術日臻成熟,裝置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品級逐步增多,基本能滿足國內需求,部分產品可以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近十年來,我國形成了浙江巨化股份、上海三愛富等一批氟材料生產骨干企業以及上千家中小型企業,氟產品年銷售額約155億元。我國已將氟化學工業作為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先導性、戰略性行業,列入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范圍。 氟化工產業不以石油天然氣為主要原料,與石油價格的關聯度不大。分析人士認為,全球能源的日益緊張,為氟硅材料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目前全球含氟聚合物總產能約每年22萬噸,我國產能約為每年4萬噸,占世界總產能的18%,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氟聚合物生產國。今后10年,全球對氟聚合物的需求仍將保持相同的增長幅度,氟產品的全球平均需求增長率將在3%以上。預計´十一五´期間,我國氟聚合物產能可保持15%的年增速,2010年產能將達到7萬噸。 面臨四大挑戰 目前,全球氟化工產業正在向螢石資源集中地區、發展中國家和市場潛力大的地域轉移。我國擁有豐富的螢石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廣闊的市場以及相對低廉的制造成本,使得國際氟化工企業及加工型企業紛紛進入投資。專家分析認為,當前我國氟化工發展面臨著四大主要問題。 一是螢石作為不可再生資源被無序開采和浪費。這一問題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有關部門從1999年開始把螢石資源作為戰略資源進行保護,開始對螢石的出口實行許可證制度,并對新發現的一些大型、特大型礦山進行封存,同時對礦山的開采經營權實行公開拍賣。目前華東地區的資源已逐步開采完畢,開采重心逐漸向華中和西北腹地轉移。 二是氟化工生產因具有介質高腐蝕、廢水難生化、單體易爆性等特征,面臨著環境保護與安全運行的壓力。氟化工生產企業規模較小、產品單一、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復建設與惡性競爭突出,部分企業污染嚴重。´恐氟癥´以及對´無氟´概念的渲染,使得人們對氟材料在認識上存在誤區。 三是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薄弱,制約了氟化工的后續發展。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國內企業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產品方面具有一定競爭力,但附加值高、加工深度以及技術要求高的產品領域基本上被國外企業占據。很多企業在技術開發方面的投入僅為銷售收入的1%-2%。技術開發人員往往只有生產及管理人員數量的1/10,部分企業甚至沒有開發人員,只是臨時請一些專家來現場指導。 因此在高端產品方面,國內的企業只在少數產品上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四是跨行業的上下游聯系不夠緊密。許多企業主要生產傳統的大眾化的含氟中間體,新型含雜環等結構復雜的含氟中間體研究開發緩慢,生產較少。目前的產業競爭局面是上游國內企業眾多,競爭日益激烈,下游高附加值的產品則由國外企業占據。 為此專家建議,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協調功能,加大螢石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的力度,加強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優勢互補,開展新材料推廣和導向,引領消費。企業之間要加強分工協作,細分市場,建立競合關系,營造合理有序、共存共榮的發展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