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日,偶讀《明代民窯青花》一書,見其中李鏵先生大作《洪武民窯青花圓器》一文,介紹他于1992年冬在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以西的中山北路西側街邊的基建工地中,發現了一件餅足青花碗殘器。 殘碗胎釉發灰,內心用青花書寫一“地”字,所用青料發黑,并被作者定為發現時期最早的元代中期青花碗。 從照片上觀察,碗體制作規整,碗壁薄厚均勻,無手工拉坯之施痕,碗中“地”字,青料濃重,除最后一筆略帶行草之意外,其它諸筆劃頓筆截鋒,效唐楷中柳書之法,餅足較元代后期碗足略低,應屬元代中期之物,其從景德鎮珠山所出,尤為可貴。 青花瓷器是如何產生的,東西方的很多學者,歷來認為我國青花瓷器是受古代波斯影響從制瓷的鈷青料到制作工藝都從波斯傳入,這個觀點對國內的陶瓷考古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盡管我國有些學者提出了青花瓷器產生是根據我國陶瓷發展自身規律和傳統,受一定的外來文化藝術和制瓷工藝影響而產生的,但能佐以論證的實物與文獻資料的稀缺,使這一論點缺乏有效的說服力。 隨著近年來各類青花瓷器的不斷出土和發現,青花瓷器起源的“唐代說”、“宋代說”、“元代后期說”與青花瓷器產生所依據文化藝術和制瓷工藝的“本土說”、“外來說”交織在一起,成為爭論的焦點。 江西地區自古就有用“壙碗”入葬的習俗,而碗內所書“地”字,既無祈福,也非特殊文字之裝飾紋樣,可能是喪葬習俗中“天”與“地”之祭祀牌位,或類似 “買地券”功用的瓷器。它的出現,使江西省景德鎮燒制青花瓷器的歷史從元代后期推進到元代中期提供了又一實物佐證。而與“地”字紋青花餅足碗相似的又一完整青花瓷碗的出現,把中國青花瓷器的產生年代上溯得更遠。 右上圖是一件江西地區出土的青花餅足碗,其唇口外撇,淺腹矮足,里外施青白釉,釉厚處呈青綠色,足墻內斂,露胎處泛火石紅色,沾有少量黑褐色砂粒,胎體上有明顯的手工拉坯的旋痕,碗內底用青花書寫一不可辨識文字。周圍用鋸齒狀紋環繞,碗內壁用青花寫有“李甲大口”(口為不可辨識文字)四個字,字之間用四個相似的簡筆環狀紋區分,而與其在型制、胎釉等各方面相似的“影青瓷”碗。燒制時期為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在江西等地多有出土發現。 碗中文字系釉下青花書寫,青花在釉中略有暈散,伴有少量黑藍色星狀斑點。青花發色黑藍,呈色較淺,從文字內容推測,一種可能這是墓中“壙碗”,“李甲大口”為墓中主人名字;另一種可能是生產瓷碗的陶窯商號主人名稱廣告。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此碗是供當時社會下層人民的低檔日用瓷,雖不能代表當時青花瓷器生產的最高水平,但它與青花“地”字紋餅足碗承前啟后地演示了中國青花瓷器在南宋晚期至元代中期,運用國產的鈷青料,國產的制瓷工藝和漢文化裝飾藝術緩慢發展的歷程。 如果我們把1957年在浙江省龍泉縣發掘到、定燒為北宋初期的幾件青花碗碎片和1970年在浙江省紹興縣發掘到、定燒為南宋中晚期的青花碗殘片聯系起來,我們不難斷定,在北宋時期,青花瓷器在有燒制瓷器悠久歷史傳統的南方已有一定規模、范圍的生產。 在隨后的幾百年里,中國青花瓷器經過漫長的、艱苦的由簡至繁、由粗至細、由陋至美的發展演變過程,呈現給人們一個個精美無比的“至正型”青花瓷器。 江西省景德鎮自五代起燒瓷,積累了大量的燒瓷技術經驗和一定規模的產業匠人,豐富的優質高嶺瓷土的江西樂平、瑞州及浙江江山等地的青花鈷料礦藏,為日后元代青花瓷器的崛起奠定了物質基礎。北宋滅亡后,北方各地制瓷藝人大量南遷,尤其是磁州窯中用筆著色進行瓷繪的技術對景德鎮的制瓷藝術帶來一定影響,使各地制瓷藝術得到交流。 元代領土不斷擴張,版圖橫跨歐亞大陸,為青花瓷器進一步完善發展,提供了契機,產于西亞波斯鈷青料和各種技術工匠的輸入,中西多民族文化藝術的融合及中、西亞地區對美瓷的需求,使美倫美奐的青花瓷器在元代進入輝煌時期,翻開了中國陶瓷史上最光輝的一頁,唐代就開始萌動的青花瓷器的幼芽在600年后的元代開出了鮮活的花朵。 令我們遺憾的是,中國歷史上最精美的青花瓷器現在大量流落在海外公私博物館中,但這并不能成為青花瓷器“外來說”的論證。從兩件青花餅形足碗和江西省陸續出土“延六年青花牡丹塔式蓋瓶”、“至元四年青花釉里紅四神蓋罐”、“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倉”、“戌子年青花纏枝靈芝紋罐”等青花瓷器證實了元代早期和中期,青花瓷器已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和水平,很有可能在“至正時期”以前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對元代青花瓷器,我們的目光不能只局限在“至正十一年”銘青花云龍象耳瓶上,與其同時的元代御用、官用和外銷瓷水平應是高于它。 中國的青花瓷器應產生在南宋中期,在江西和浙江這片歷代名瓷輩出的土地上,漢民族的工匠們利用國產的鈷青料和制瓷技藝,用漢民族文化藝術的風格來裝飾青花瓷器,為元代青花瓷器奠定了基礎。“至正十一年”銘青花云龍象耳瓶的偶存,使歷史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的遺憾。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比之更精美、更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遺存。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演,但有時能驚人的相似。兩個青花餅形足碗的出現,不就是這樣嗎?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