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6年著名網絡環保雜志《Tree Hugger》評選出“世界十大綠色發明”。由蘭州環優磁機電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和廣州中科恒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釹鐵硼全永磁磁懸浮風力發電機”榜上有名,成為我國唯一入選的綠色發明項目。 “釹鐵硼全永磁磁懸浮風能發電機”于2005年12月在廣州通過了由廣東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廣州中科恒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隨后將該項成果產業化。2006年6月,該產品在“第三屆亞洲風能大會及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北京)“上引起了轟動,國內外有200多家媒體爭相報道了這一風能最新科技成果。 廣州中科恒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全永磁懸浮風力發電機發明者李國坤教授介紹說:普通風能發電機由于軸承間機械摩擦阻力過大,風不夠大時無法啟動發電。全永磁懸浮風力發電機與傳統風力發電機相比,最大特點就是輕風啟動,微風發電。該風力發電機的啟動風速僅為1.5米/秒、發電風速為3.3米/秒,而傳統風力發電機的這兩項數值則分別是3.5米/秒、4.2米/秒。在相同風速下磁懸浮風能發電機可提高發電量20%。這其中采用的關鍵性材料就是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該項成果具有國際領先水平,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原創新技術成果,經查詢,目前國內外尚無全永磁懸浮風力發電機的公開文獻報道。因此,該技術為國際首創,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李國坤教授是我國著名磁路設計專家,是“李氏拉推磁路”理論的創建者,長期從事于稀土永磁材料用于磁傳動和磁懸浮應用技術研究,曾獲得過航天部一等功臣的榮譽稱號,其多項稀土永磁應用技術成果在國內實現了產業化,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05年他被中科院廣州分院能源研究所聘為首席科學家。 全永磁懸浮風力發電機的磁懸浮軸承,內部磁路系統完全由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構成,不帶任何控制系統,先進合理的磁路設計使風能發電技術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具有成本低、穩定性好、承載力大、運行環境要求低等特點。采用釹鐵硼全永磁懸浮風葉主軸承和發電機軸承,可以大大降低風力發電機的機械阻力、摩擦阻力和啟動風速,對比國內先進水平的同型號的風力發電機(未加裝全永磁懸浮軸承),額定功率提高20%%左右,壽命增長一倍,并且降低了產品的維護費用,使風電運行成本下降約20%。這樣,有可能使風電成本控制在0.45元/度以下,與水電、煤電的成本相當。由于風能利用率提高和發電量增加,投資回報期也相應加快。由于發電時間延長,對電網影響減小(并網型而言),設備使用壽命可增至30年以上(原來最多15年),而且占地面積小,噪音小,維護費用低,既環保又節能。全永磁懸浮風力發電機適用于海島、山區和草原等多風場所。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安裝這種發電機,可利用汽車駛過產生的氣流發電,路燈照明用電便可"自給自足"。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