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鋼鐵產品供給與消費增長的不同運動——產量增速依然強勁,消費增長明顯放慢。 2006年我國全年粗鋼產量42266萬噸,比上年增長20.07%,年增幅從05年的24.6%僅下降了4.5個百分點。而表觀消費量為38819萬噸,比上年僅增長10.28%,增幅比05年的21.87%下降了一半還多。 2006年上下半年的顯著反差:06年數據如果分上下半年看,差別更為明顯——以粗鋼計,06年上半年產量同比增長18.3%,表觀消費增長14.04%,產需差距僅有4個百分點;而下半年產量增長21.7%,表觀消費僅增長了6.98%,需求增長還不到產量增長的1/3。 二、反差的原因——庫存減少? 面對供給和需求變化的巨大反差,各界人士提出了許多解釋。最著名的是某權威部門的說法:“2006年社會消耗了05年轉移過來的1400萬噸資源(用經濟學術語翻譯,應該是社會庫存年末比年初減少了1400萬噸),”按照這種解釋,實際消費增長比表觀消費增長要高出4個百分點。這樣一來,消費增速的下降就還在可接受范圍之內。 探討庫存以及實際消費增長變化本身有一定價值,但這一探索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對過去和未來需求變化趨勢的把握。07年以至今后,在我國國民經濟仍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鋼鐵消費仍會維持一個較高的增速,還是增速會逐步下降?這個問題的答案對鋼鐵企業考慮未來市場和發展戰略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權威部門提出的這一解釋對判斷形勢影響太大,為此,我們對06年我國鋼鐵社會庫存變化也進行了一些初步研究,試圖查明權威部門的解釋是否真有根據,確有道理? 我國過去對鋼鐵產品社會宏觀庫存的研究很少,現有統計數據也是局部、不完全的,但畢竟還是有一些數據可用。我們利用現有數據,加上一些專家判斷進行推算,得出了初步結論。 三、我們的初步結論:06年年末比年初鋼鐵產品社會庫存從結構上“一減三增”,但總量沒有大的變化。 鋼鐵產品的宏觀社會庫存分為三大部分:生產企業庫存(也稱廠商庫存)、經銷商庫存(可進一步細分為面向國內市場的經銷商和面向進出口的庫存兩個子類)和鋼鐵產品用戶庫存。 鋼鐵產品有鋼材也有鋼坯。因為我國鋼材統計中重復材所占比例較大,所以我們統一都折成粗鋼來計算產量和庫存,以消除重復材的影響。 3.1 鋼鐵企業庫存 目前沒有全國鋼鐵企業庫存,只有鋼協67家重點企業的庫存統計。因為這67家企業產量占全國粗鋼產量約3/4,我們就以此為根據推算全國鋼鐵企業庫存數量。根據有關數據推算:全國鋼鐵企業06年末庫存鋼材/鋼坯折粗鋼大約相當于1050萬噸左右,比上年末增加約115萬噸。庫存大約相當于06年9天的日均產量,12月份8.4天的日均產量。 3.2 經銷商庫存變動 據有關社會鋼鐵信息機構的典型調查,5種最主要的商品鋼材06年末比年初經銷商社會庫存變動幅度如下(其中螺紋鋼為10個市場總和,線材為9個市場總和,中板、熱軋和冷軋調查市場數分別為8個、10個和9個。其地區分布涵蓋了全國主要消費地區): 螺紋 線材 中板 熱軋 冷軋 庫存±-2.07% 1.43% 0.98% -38.46% -59.54% 全部產品綜合庫存的變化,如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則為-26.7%,但因為庫存下降的大頭是熱軋板和冷軋板,而這兩個品種(均同時計算薄板和薄寬鋼帶)06年占全國產量僅分別為4.94%和5.58%,另三個變化不大的產品占全國產量比重為47.89%,因而,用加權平均法更為合理。我們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社會經銷商庫存全年變化幅度應為-8.95%。
我們根據鋼鐵企業06年通過分銷和分支機構銷售鋼材的比重,以及通過專業人員了解到的批發商庫存平均周轉天數,推算出2006年末全社會經銷商鋼鐵產品庫存折粗鋼約為1225~1840萬噸。大約相當于全國11~16天的粗鋼產量。 按前述06年庫存比年初平均減少8.95%推算: 06年末社會經銷商庫存比年初減少約120~180萬噸。 3.3 進出口商庫存 2006年是我國鋼鐵產品出口大幅度增加的一年,因而為準備出口在港口等地的庫存必然要有所增加,而這些庫存并不包含在經銷商庫存統計之內。 06年12月坯/材合計凈出口473.6萬噸(05年為44.5萬噸)。按一個半月進出口量計算庫存,坯、材合計,06年底外貿庫存折粗鋼約710萬噸,比05年增加約640萬噸。如果按一個月進出口量計算,06年底外貿庫存比上年末增加約430萬噸。 大型國企通常都有自己的國際貿易公司,對本企業產品出口通常是代理制,在裝船之前這些庫存是計算在生產企業庫存之內的?鄢a企業這部分庫存重復部分,估計外貿庫存年末增加量在115~170萬噸之間。 3.4 用戶庫存 鋼鐵產品用戶分為制造業和建筑業兩大類,2006年制造業用鋼增長超過建筑業用鋼。參考典型調查和表觀消費量增長比例,我們推算全國鋼鐵產品用戶庫存2006年年末制造業庫存約為880萬噸,建筑業約為590萬噸,合計約1470萬噸。制造業年末比年初增加約115萬噸,建筑業年末比年初增加約30萬噸。合計估計全年用戶庫存增加約145萬噸(陳克新先生曾經估算,2006年鋼鐵用戶庫存增加了約1500萬噸,和我們的估算有較大差距)。 合計情況見下表: 全國鋼鐵產品庫存及變化估算 (06年末比05年末,均折粗鋼) 年末庫存總量(萬噸) 年末比年初±(萬噸)
生產企業 1050 +115 經銷商 1225~1840 -120~-180 外貿庫存 0 +115~170 用戶庫存 1470 +145 合計 3745~4360 +248~254 結論:根據上述研究,2006年我國社會庫存呈現“一減三增”現象。即:社會經銷商庫存減少,而生產企業、外貿庫存和用戶庫存增加,增減相抵,可以大致判斷我國2006年末社會庫存比年初沒有大的變化。考慮到數據的可靠性和推算過程中的一些人為假設,我們認為我們所估算的庫存增加的具體數值沒有太大的意義,可以不必過于認真,我們主要用其判斷宏觀趨勢變化。 從一般道理上講,社會宏觀消費結構的變化一般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和幾年的過渡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講,權威部門提出“2006年社會庫存減少了1400萬噸”的判斷,也是合乎邏輯的推斷。但是,權威部門至今對其結論并沒有詳細說明其根據和來源,而我們的研究結果不支持這一結論。 3.5 庫存在06年上下半年的變化: 我們也試算了06年6月底庫存與年初的變化。結果顯示,廠商庫存下降,經銷商庫存上升,外貿和用戶企業庫存上升?傮w來看,6月底比年初社會庫存略為上升,但幅度并不大。據此,實際消費上半年增長的比例可能比表觀消費增長的比例略低,而下半年比表觀消費增長的比例略高,幅度大約在1個百分點左右。所以,2006年下半年鋼鐵消費增速比上半年明顯下降的趨勢并沒有改變。 四、結論。 研究庫存變化最終目的是研究我國鋼鐵需求變化趨勢和對今后進行預測。 我們去年底曾經提出: 盡管國民經濟、第二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都維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2006年鋼鐵消費的變化卻表明 “我國鋼鐵消費己經進入了相對低增長時期! 如果我們關于庫存變化的研究結論是正確的,那么,2007年我國國內鋼鐵需求的增長仍然可能慢速增長,估計應該在8%左右。產能的增加仍需靠出口來消化。 也有另外一種可能,由于我國現有產品庫存統計的數據不全,可能有誤差,或者我們的一些推測方法不太完善,因而導致我們的上述結論是不正確的。本文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業界有更多的人來共同關心和研究這一問題。 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國鋼鐵消費變化主要是從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凸現出來,確認這一歷史趨勢變化的時間還不夠長。因此,我們對鋼鐵消費的上述結論可以認為只是一個假設,是可能的變化趨勢之一。我們估計,要到今年6月底前,看到今年1~5月的全部生產、進出口和庫存數據之后,我們才能對全年和今后的市場形勢判斷得出更為肯定的結論.(戴國慶 陳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