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根據勘探程度的廣度、深度、精度以及所獲得的資料,參數的可*與豐富程度,對計算的油氣儲量的可*程度劃分的級別。各個級別的儲量,是一個與地質認識程度與經濟條件相關的變數。油氣勘探開發的全過程,是對地下油氣逐步認識的過程,也是儲量計算的精度逐步提高、逐步向客觀實際逼近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連續的,又是分階段的。 石油天然氣儲量分級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 20世紀50~60年代,采用蘇聯方案,分為A、B、C級。 2、 20世紀70年代,對資源儲量分為三級:一級地質儲量稱為探明儲量;二級地質儲量稱為基本探明儲量;三級地質儲量稱為待探明儲量。 3、 1983年11月,提出新的儲量分類方案:探明儲量指勘探階段結束后計算的儲量;概算儲量指在經過物探詳查的地區,預探井獲得工業油氣流后計算的儲量;遠景資源量指根據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資料外推或類比可能存在但尚未發現的油氣資源。 4、1988年國家標準局頒布的《石油儲量規范》與《天然氣儲量規范》劃分的級別,此劃分的級別均按地質儲量計。 2004年頒布的國家標準GB/T 19492-2004《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分類》,于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新制定的油氣資源/儲量分類標準中,儲量分為三個層次,即地質儲量、技術可采儲量、經濟與次經濟可采儲量,并都冠以探明、控制和預測三個級別。該國家標準增加了可采儲量,并開始分為經濟的、次經濟的系列,強調了探明可采儲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取消了基本探明級別,引入了儲量的概率定義,保留了地質儲量的分級,并且明確了相應的技術可采儲量的含義。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